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6:11

  本文关键词: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 高职高专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高专院校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紧密围绕着高职高专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一主题,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背景,结合国内外高校改革的相关经验,参照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高等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以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为指导,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典型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进行研究。 文章首先叙述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其次,对一些与高校后勤改革有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后勤社会化建设的现状,引出了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以其他地区的高职高专后勤社会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为参考;最后,提出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的对策,即实行高校联合后勤集团。
【关键词】:高职高专后勤 后勤社会化 建设 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8
  • 1.3.1 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8-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1
  • 2.1.1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18-19
  • 2.1.2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管理19
  • 2.1.3 高职高专院校后勤社会化管理19-20
  • 2.1.4 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管理20-21
  • 2.2 理论基础21-25
  • 2.2.1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21-22
  • 2.2.2 社会分工理论22-23
  • 2.2.3 市场经济理论23
  • 2.2.4 高等教育理论23-25
  • 第3章 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现状25-36
  • 3.1 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25-29
  • 3.1.1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25-27
  • 3.1.2 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7-29
  • 3.1.3 后勤服务初步实现企业化29
  • 3.2 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存在的不足29-32
  • 3.2.1 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政策制度不完善29-30
  • 3.2.2 学院后勤管理体制不健全30-31
  • 3.2.3 后勤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31
  • 3.2.4 后勤资金缺乏31-32
  • 3.3 不足产生的原因32-36
  • 3.3.1 思想观念存在偏差32-33
  • 3.3.2 制度建设和相应改革政策不适应改革的需求33-34
  • 3.3.3 产权不明晰34-35
  • 3.3.4 行政职能转换缓慢35-36
  • 第4章 国内M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经验借鉴36-40
  • 4.1 建设状况36-38
  • 4.1.1 M校的概况和改革背景36
  • 4.1.2 M校后勤改革的特点36-37
  • 4.1.3 M校后勤改革中的具体措施37-38
  • 4.2 经验借鉴38-40
  • 4.2.1 选择适当的后勤发展模式38-39
  • 4.2.2 拓宽融资渠道39-40
  • 第5章 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的对策40-49
  • 5.1 完善后勤社会化的相关政策制度40-41
  • 5.2 健全和完善后勤管理体制41-43
  • 5.2.1 后勤管理体制的转变41-42
  • 5.2.2 成立高校联合后勤集团42-43
  • 5.3 合理配置后勤人力资源43-47
  • 5.3.1 加强后勤人力资源管理43-46
  • 5.3.2 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46-47
  • 5.4 多渠道筹集资金47-49
  • 5.4.1 政府对后勤的资金投入47-48
  • 5.4.2 学校对后勤的资金投入48
  • 5.4.3 从社会筹集资金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A 园区内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研分析52-55
  • 附录B 公主府校区调研结果分析55-67
  • 附录C 大学城校区调研结果分析67-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细权;浅谈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原则和特点[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赵曙东,姜永秀;当前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年18期

3 陈启国;学校后勤社会化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3年22期

4 祝木伟 ,谢守祥;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0期

5 杨棣;对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5期

6 王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高校后勤研究;2007年06期

7 宗权;;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步尝试[J];现代校长;2006年09期

8 刘雪艳,汤国君;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选择与运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2期

9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吉林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座谈会纪要[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1期

10 贾援朝,王超;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思路[J];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翠珍;;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点认识[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王秀卿;;乘势而上,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3 吴淑荣;;以“要进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继续转变观念,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入发展[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4 孙若光;;以人为本 做好转制工作[A];机遇与挑战——北京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杨昆;;区域联合——后勤社会化的实践与体会[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6 ;用“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做好改革中高校后勤党的工作[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7 商植桐;杨立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多元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张立林;马瑞翔;葛云河;;强化企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迈向后勤社会化[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泽三;引得春风满校园[N];武威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卢丽君 李小伟;学校后勤社会化为健康把好关[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记者 吴晓凤;学校后勤社会化尚需时日[N];伊犁日报(汉);2006年

4 ;励精图治天地宽[N];吉林日报;2001年

5 闫继斌 李志友;加强科学管理 优化教育资源[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马顺龙;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甘肃日报;2005年

7 记者 郑北鹰;河海大学从后勤社会化中尝到甜头[N];光明日报;2001年

8 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我省高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大会召开[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9 记者 吴克敬 肖持纲 张文;眉坞岭[N];西安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周小月 宋占奇;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全面启动[N];黑龙江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宁洁;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余晓征;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冷树伟;山东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战略及实施方案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4 梁立军;清华大学后勤社会化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周静;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园区后勤社会化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33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