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43

发布时间:2016-08-31 19:06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提出什么建议来?”;[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的生产者和劳动者,过分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向小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二、研究内容的界定;本研究以基础教育改革为背景,重在探讨当前小学教师;首先,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其次,在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体制中,职前

提出什么建议来?”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社会的生产者和劳动者,过分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 教师的概念因此得以重构,教师被定位为终身的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 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基础教育新课程所倡导的大众主义教育、社会建 构中心课程、对话中心教学等也迫切要求小学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以及教学 过程进行重新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的彻底与否,直接会影响 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而小学生的培养质量又会影响到后续教育的效果。因为业已 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将在教育链条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小学以后教育工作的难度,以至最终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因此, 我们有理由做这样的假设:小学教师的素质决定小学教育的质量,而小学教育的质量是 教育能否按预设的目的顺利进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向小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另外一层意义上说,这也向 如何培养小学教师即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挑战。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本研究以基础教育改革为背景,重在探讨当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 对策略。对研究内容具体界定如下:

首先,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1999年6月,《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把基础教育改革推 向深化,并吹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课程是教育目标和价值的主要载体,在学校教 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落实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指导 纲要,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新课程的实施,对基础 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本研究所涉及的基础教育改革 重点是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基础教育改革。

其次,在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体制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被分割的,师范院校

承担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则主要由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使得职前培养 和职后培训各自为政,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上严重脱节,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现象,造 成了效率不高和资源浪费。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从终身教育思想出发,把教师教育分为职 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并把三个阶段视为互相联系、全面沟通、连续 统一的完整系统,主张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连贯的、符合其阶段发展特点的教育。 其中职前培养是准教师教育阶段,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作充分准备,它强调的是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基础性,重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研究所指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即在此意义上 提出的。

最后,随着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总体需求由数量的满足转向质量的提高,小学教师

的职前培养发生了重大了变化,出现了多种培养模式并存的局面。一种是由中等师范学 校独立培养的中等专业学历或五年一贯制大学学历的小学教师;另一种是由中等师范学 校与高师院校联合培养的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还有一种是由高等院校单独设置的小学 教育专业培养的大专学历或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但当前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伴随着教 师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会逐步上移到高等院校,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高 等院校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

三、研究现状

1998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试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标志着高等院校独立培养小学教

师的开端。同年12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 科层次。”2002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 点意见》,进一步提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培养小学教师的院系或专 业,加大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现有高师院校培养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主渠道作用。” 随着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小学教师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

新领域。结合基础教育改革,近年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 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于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著名学者顾明远教授提出“要重新思考小学教师的 培养方式”

[4]

,认为“我国目前教师教育的专业结构要调整,应把培养小学教师、初中教

师、高中教师分开来考虑,除了高中教师需要学习专门学科高深的专业知识外,对于小 学和初中教师的培养,要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要求的专业。”

[5]

首都师范大学初

等教育学院叶宝生等通过对不同层次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比较研究,认为应“从学生终 身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培养分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和整合教学内容,精选经典内容, 充实最新前沿成果,反映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6]

,

并充分体现专业师范性的特点。计湘婷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出发,提出小学教师教 育必须侧重对小学教师知识面的扩展,认为小学教师教育内容应为“多学科的综合与交 叉”

[7]

。总之,大多数学者认为必须准确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质,将小学教育专

业与传统的教育学专业区别开来,要更加注重其基础性、综合性的特征,充分考虑国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小学教师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主张把小学教育专业作为 一个独立特色专业来加以建设。

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鉴于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教

学基本功扎实,但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的底蕴不足,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和自我发展 的能力较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惠中认为,高等学校既不能生搬中师培养模式, 也不能移植高师的分科教育模式,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定位“应该跳出既有的思 维定势”,从其专业特性出发来思考这一问题,基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和21世纪小学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 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8]

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出

发,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康海玲提出改革招生制度,主张采纳中等师范招生面试的做法, 并确保生源的多样化,注意男女生源的搭配,认为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加强专业技能

训练”和“强化教育研究训练。”

[9]

杭州师范学院教科院徐丽华通过对招收初中毕业生的

“五年一贯制”大专和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调查研究,得出“高 中起点三年制”培养模式更具有优势的结论,并建议“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要 求,和“加强对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

[10]

。以上研究都充分强调了小学教育

专业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性,认为一方面要注意理论的研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践探 索,不断优化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

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教育部师范司原司长马立指出,加快教师教育改革和发

展是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证,教师教育必须想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 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适应中小学实施素 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培养规格与课程计划”

[11]

。华东师范大学陈永明教授也提出,素质教

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教师教育应“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和培训的重点”

[12]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系刘树仁认为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都对高师教育提出了挑战,作为高师教育要通过转 变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 求

[13]

。这些研究都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述,但针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 具体问题研究成果较少。

总之,当前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研究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远还没有成

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移交到高等学校之后,,由于传统 的师资培养体制的缘故,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者刚刚涉入小学教育领域,对其理论研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究尚缺乏深入。总结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研究现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对国外 的经验和理论介绍的多,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少;二是对中小学大概念下的教师教育研 究的多,针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的少;三是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的必要性论述 的多,对具体问题探讨的少;四是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探讨的多,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开展的研究成果少。由于目前的研究没有很好的 把基础教育改革和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相结合,根据新形势下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来 确定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案,在事实上造成了小学教师的培养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使得 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成为教师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如此,有必要对小 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本论文写作的初衷之一。

四、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经济基础的转型带来了我国社会政治

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满足于工业时代的技术型劳动者,需要的是会学习、会做

事、会生存、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意义更为丰富的人。正是社会的变革引发了教育的 变革,站在理论的前沿,研究者们围绕教育目的对教育重新进行了审视,我国的基础教 育改革就是以此为背景的。尤其在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刚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之际,结 合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探讨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 小学教师,是当前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其理论成果将有益于指导小学教师 职前培养的实践,推动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在当前

的教师教育改革中,亟需成熟的教师教育理论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国 外先进的经验和理论,也要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 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教育理论,以切实指导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小学教育 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基础中的基础,探讨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问题, 对于丰富和发展教师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都将有着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是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的,如前所述,在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如 此,新课程的亮点如强化品德教育、关注人文素质、凸显信息技术、实施综合实践等也 要求小学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向小学教师 的职前培养提出了挑战,但由于新课程的推进速度过快,承担小学师资培养任务的院校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反应又过于迟缓,使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方式、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暴露出种种问题,因 此,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如何改进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成为当前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推动下,我

国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师范教育逐步被教师教育所代替,教师教育正向着专 业化、开放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师范院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原承担小学教师培 养工作的中等师范学校将逐步淡出教师教育体系,在三级教师教育体系向二级教师教育 体系的转变中,高等院校承担起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而且成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体。 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探讨高等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进 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五、目的与方法

本论文拟从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

教育理念的变化,根据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总体要求,重点探讨当前高等院 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以完善小学教师职 前培养方案,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期刊、专著等文字资料,以及查询学术期刊网等手段,检索国内外有关基

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和小学教师培养的相关文献,把握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面了 解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脉络和现状,分析小学教师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2、访谈法

在山东省选取培养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高等院校各一所,进行访谈调

查,全面了解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内容,掌握当前 小学教师培养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改进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建议。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7

第二部分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一)崇尚本体性价值

受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传统教育重视工具性价值,教育的目的就

是为社会塑造合格的劳动者,对个人而言,接受教育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劳动以获取相应 的物质报酬,因此,教育便成了教师塑造学生的工厂,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加工的主要 原料,教育过程表现为以强制性的、极其机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训与改造,在这样的 状态下,教育的本体性价值被淹没了,变的毫无生机和缺乏意义。勿庸质疑,这种教育 曾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物质积累的日益丰富和生产方式的 变革,知识及其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育已不能适应这 种要求,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在教育中的呼声越来越 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给予教育更多的人文关照为出发点,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 培养,着力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致力于使“人”的意 义在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重新拾回教育过程的生活价值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质。为贯 彻上述理念,新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经验,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这一要求无疑对改变传统教育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追求教育平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在知识是权贵的象征的传统社

会,受教育以及受更好的教育成为一部分人的特权。一方面,社会上只有少数人有接受 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只有更少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 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

的人生更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

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

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

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

的责任。

[14]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主思想的出现,社会有可能向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个人接受教育的愿望也 日益强烈,这种以精英主义为特征的教育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普及教育已成为 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教育公平也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重视个人在教育 中的平等地位,社会有责任让每一个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工业生产要求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尤其在我国,把沉重的 人口负担转化为无尽的人力资源是教育承担的重要责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中华 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及在评价上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 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就充分体现了 这一思想。

(三)倡导对话教育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权威主义色彩浓重,人们对于理性及其理性代言人的膜拜,

导致了教育中不平等地位,表现为教师在教育中的霸权地位与学生的被动地位,在教育 过程中,就演化为教育者独白式的教育和对受教育者的强制灌输,“给学生一杯水,教

 

 

下载地址: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43.Doc

  【】

最新搜索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AAM培养基说明

营养师过健康养生守则每日一练(2月6日)

纵谈医疗器械营销模式

11.矿山救护大队培训课件资料管理与考评制度

第一讲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4-居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原理-2_图文

CAE培训教程

一个学生公寓楼投标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采购查验1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07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