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
本文关键词: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入学准备 学前教育 少数民族儿童 处境不利儿童
【摘要】:本研究对广西农村壮族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调查,即在5岁和6岁时分别对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进行了考察。第一次500名(年龄M=65个月,SD=3.63),第二次409名(年龄M=77个月,SD=3.63)儿童参加了研究。研究工具在美国研究院设计的儿童入学准备测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结果表明,尽管壮族农村儿童的入学准备得分在入小学前的一年中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壮族农村儿童的入学准备明显不足,尤其在早期读写、数学技能以及颜色认知方面与城乡汉族儿童的差距很大。壮族农村6岁儿童在入学准备得分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来自不同乡镇的儿童得分有显著差异。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教育部幼教处;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香港耀华教育机构;
【基金】: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
【分类号】:G61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一般来说,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各方面的技能和基本能力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正式的小学学习的环境,但在入学准备具体包括哪些构成要素这个问题上可能还有一些争议。[1]广义的入学准备是指儿童在入小学时各方面发展水平,如认知,语言,社会性与情感,动作的发展水平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笑松;刘坚;;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2 蓝庆元;;壮语方言颜色词考源[J];民族语文;2007年05期
3 周欣,王滨;4~5岁儿童对书面数符号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4 张增慧,林仲贤;3-6岁儿童颜色及图形视觉辨认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3年04期
5 林仲贤,张增慧,韩布新,傅金芝;3—6岁不同民族儿童颜色命名发展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1年04期
6 肖树娟;冯晓霞;成丽媛;苍翠;;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入学数学准备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7 李大维;;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8 周欣;;中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周欣;;小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J];幼儿教育;2007年11期
10 周欣;黄瑾;赵振国;杨宗华;;大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J];幼儿教育;2009年3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秀梅;张积家;;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宇枫;;语言接触中的莫语颜色词[J];民族语文;2008年02期
3 陈孝玲;;侗台语中的红与黑[J];民族语文;2008年06期
4 李英;古代颜色观的发展——《说文》糸部颜色字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谢花萍;彭小红;;汉族儿童早期颜色词习得个案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罗天华;;关于颜色词的分布[J];民族语文;2009年04期
7 苏锦春;;马头壮语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浅析——以广西武鸣县马头镇全苏村壮语为例[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2期
8 王怀榕;袁舒婕;;南宁平话中的壮语借词[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9 宋宝和;郭兆明;;国内数学学习发展心理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苍翠;;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家庭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家驹;武连江;闫新中;林仲贤;张增慧;;弱智儿童视觉图形辨认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家驹;武连江;闫新中;林仲贤;张增慧;;弱智儿童视觉图形辨认的实验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孝玲;侗台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黎亚;2-3岁婴幼儿数概念发展及其家庭亲子数学互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岱琪;儿童活动空间视觉导识系统设计规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娜;家庭社经地位对5-6岁儿童社会戏剧性游戏水平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0年
4 杨瑞华;广东省城乡学前教育公平影响因素的探析[D];广州大学;2009年
5 张锦华;5-6岁儿童喜欢的平面图形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杨志艳;3-6岁儿童量的排序与事件排序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常宏;3-6岁儿童平面几何图形组合能力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展;直观情境与符号情境下7岁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晶晶;5-6岁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其早期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翟正夏;汉维颜色词对比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初;试论汉语颜色词(赤义类)的同源分化[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2 林仲贤,张增慧,孙家驹,武连江,闫新中;弱智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3 范晓光;;城市中年人非正式养老准备问题初探——对南京市白下区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05期
4 姚小平;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5 林仲贤,张增慧,陈美珍;北京地区与香港地区4-5岁幼儿颜色命名能力发展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1期
6 李文馥,樊文梅,王贞琳,吴启风;4—9岁儿童空间图形认知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4期
7 张增慧,林仲贤;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2期
8 方富熹,方格;学前儿童分类能力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6年02期
9 樊艾梅,李文馥;3─6岁儿童层级类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1期
10 林仲贤;张嘉棠;;美国婴幼儿感知觉的一些研究工作和方法学问题[J];心理学动态;198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丹;汉语“颜色类”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克诚;要用大气力抓好这件大事[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2 王武;搞好低年级游戏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3 М·Н·鲁特凯维奇,Ф·Р·菲列波夫;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二)[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4 崔柳舒;关于幼儿教育问题之浅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杨先明;儿童早期教育与四个现代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语文教学改革要全面考虑[J];四川教育;1980年05期
7 ;幼儿园的计算教学[J];四川教育;1980年05期
8 ;美国中小学教育制度及教学改革情况简介[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3期
9 纪芝信;;朝鲜平安北道教育考察见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10 杨宗义;;日本的幼儿教育[J];四川教育;198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安萍;李燕;刘锦桃;李玉萍;;云南五个民族地区儿童行为问题及家长教养态度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探索一条农村教育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路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杨泽红;张昌华;;贵州省侗族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曾凡明;;论科技进步与继续教育的关系[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5 蓝星;;不会艺术的儿童——早期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国兴;王金莉;;关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思考[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薛竹;;义务教育还需立足长远放眼量[A];价格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征文获奖名单[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9 ;立足校本 服务教学 坚定实施科研兴校战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林景辉;;试论早期教育与成人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初德和;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下)[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高考完了,你能心态健康上大学吗?[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孙军;素质教育从幼教做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徐爱晖;我们拥有共同的事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朱家雄;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对幼儿园课程如何立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学前班是小学预备班吗[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国际教育培训五大发展趋势[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记者 曹静 庄玉兴;幼儿入园 家长随意挑[N];解放日报;2000年
9 洪玲;新生如何做好入学准备[N];健康报;2000年
10 蔡建武 崔立群;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上“户口”[N];江西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严仲连;幼儿园个性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璐;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方钧君;基于教育券思想的政府投资幼儿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雨虹;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学前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严仲连;在现代与传统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小明;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相云;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辉;幼儿教师儿童观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e,
本文编号:135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5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