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从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和学习投入角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从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和学习投入角度分析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教育 教育期望差 父母教育投入 子女学习投入 子女学业表现 公立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 本地儿童 显著差异 期望差异
【摘要】: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Abstract]: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urvey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working children school, floating children in public schools and local children in public schools to explor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educational input.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investment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floating childre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ental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their own learning investm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children. Local children in public schools had the highest scores in parental education investment, while floating children in public schools had the highest scores in their own learning inpu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while migrant children in working children schools had the lowest scores.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children and that of their perceived par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the parents perceived by childre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ir children; (3) poor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nd parental education investment affect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floating children: the greater the expectation difference, the more parental education investment, the better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floating children; 4) the learning investment of floating children plays a role of complete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ir parent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an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京流动儿童的学校表现、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BAA08004)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J0630759)
【分类号】:G6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流动人口家庭化,这主要是指某些家庭中由单个成员的流动变为整个家庭的流动。这样,大批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2003年11月,中国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北京市流动儿童就学及心态状况调查课题组;李雅儒;阳志华;王薇;;北京市流动儿童学校师生心态状况调查研究[J];新视野;2006年03期
2 赵芳,赵烨烨;父母的过高期待与中学生的压力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3 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明庆华;评弱势群体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受“歧视”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4期
5 王婷,刘爱伦;中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差异及其亲子关系的调查[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6 雷万鹏;杨帆;;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结构转型——武汉市流动儿童家长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赵芳,赵烨烨;父母的过高期待与中学生的压力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4 夏雪;;河南省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教育状况比较[J];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新生;我国二元经济与健全社会保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燕春;苗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状况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鲁小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责任主体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卓;学前儿童教育成本与家庭教育期望相关性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晓丽;沈阳市初中生“学习倦怠”分析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常燕;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王迎兰;我国父母的学习监督者角色形成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古力杰克热;家庭教育状况对维吾尔族初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晓丹;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向利;流动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孙小红;家长职业状况与子女学业成绩关系的社会学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大华;论少年期“亲子关系”观念与更新[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美萍,刘新生;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吴维平,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5 张智,阎秀冬,杜丽华;三校大学生竞争/合作策略取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6 付丽青;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吕锋,杨天一,陈廷楼,余西金,,李秀泉,刘晓鹏,韩帮海;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亲子关系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绍青,张守礼;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1年04期
2 罗建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2年29期
3 吕绍青,张守礼;阅读2: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J];领导文萃;2002年12期
4 杜娟,叶文振;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9期
5 龙承建,田再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之策[J];教书育人;2003年21期
6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龙承建;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与义务教育制度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8 刘莉;;“此间自有热心人”——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协会[J];当代学生;2003年11期
9 张瑞芳;点击2003中国教育[J];中国教师;2004年01期
10 陈洁民;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初探[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戚海燕 通讯员 张红旗;窝棚学校为何要撤消[N];北京日报;2001年
2 朱安平;突出认知 强化机制 注重协调[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曾坚朋;非户籍生入学的重大社会意义[N];深圳商报;2002年
4 记者 陈芳;我们的黑帽子何时能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刘华蓉;关于打工者子女就学[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晓蓓;同在蓝天下 共沐阳光雨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杨伟广 实习记者 周蜜 李敏;流动儿童教育,急!急!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李 健;关注流动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徐恒杰;都市面向乡村的微笑[N];农民日报;2003年
10 樊晓哲;卫生保健改善 享受教育增多[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素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61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6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