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国基础教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1 18:32

  本文关键词:中国基础教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hgroup> 中国基础教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A Study on the Effciency of Basic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China

发布时间: 2015-05-17 10:45浏览量:

张爱英

ZHANG Aiying

   Abstract:Using China provincial panel data between 1998 and 2012,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district basic educational efficiency by super.efficiency DEA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trict basic educational efficiency by panel Tobit method.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government economic influence and economic ownership structure.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al efficiency;DEA;panel tobit model

  摘要:使用1998~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地区的基础教育效率,并使用面板Tobit方法对地区基础教育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政府的经济影响力以及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对于基础教育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基础教育效率;数据包络分析;面板Tobit模型

  一、引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国发展的关键动力,而基础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与地方政府对于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才与资金,支持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素质的基本需求。此外,根据实证研究显示,这种投入也对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对于基础教育活动的投人能力和相应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可能仍将持续。因此,在投入能力相对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大力提升基础教育活动的效率,应当是现阶段有效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活动产出水平的现实途径。

  尽管学术界对于教育问题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但对于教育活动效率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直到最近才逐渐重视起来。Abbott和Doucoulia—gos 使用1995年的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澳大利亚公立大学的教育效率,结果发现其整体运行在较高的相对效率水平之上,但对于部分其他大学来说,其教育效率仍有可提升的空间。Bradley_3 等利用英国1993—1998年的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了英国所有中等学校的技术效率,并检验了效率的决定因素,发现学校间的竞争程度越高,学校的效率就越高。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学校教育效率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成刚、孙志军 同时应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分析我国高校1998~2005年的效率状况,其中DEA方法的测算结果证实理工院校和财经政法大学的效率较高,西部地区效率高于其他地区。韩仁月、常世旺采用DEA模型对200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的规模效率高于东部,并认为东部地区应注重教育支出结构优化,提高规模效率;中西部地区仍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技术效率。郭俞宏、薛海平利用调查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2007年东部和中部地区义务教育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中东部义务教育生产效率并不理想,学校办学效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现有文献对于教育活动效率的研究,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效率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国内的已有文献较多采用DEA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活动的效率问题,这是由于DEA分析方法发展较为成熟,在分析问题方面具有较多优势。但是传统的DEA方法在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超效率DEA分析方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本文以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代表,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消除地区基础教育效率差异,提高整体效率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二、基础教育效率的测度

  (一)方法和测度说明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非参数估计方法,最早由运筹学者Chames、Cooper和Rhodes所提出。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相对效率,利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有效率的生产前沿,从而能够评价决策单元间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但是,传统的DEA分析方法计算的效率得分往往无法区分已经处于前沿面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水平,从而导致无法进行完全的排序。针对这一问题,Andersen和Petersen 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将被评价的决策单元排除在生产可能集之外,从而克服了传统DEA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研究的目的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使用了1998~2012年之间中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面板数据。以各地区小学与普通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代表,使用各自在校学生总数作为产出变量,单位为万人;使用各地区小学与普通中学的专职教师人数以及教育经费支出作为投入变量,其中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经费与用于基础建设的支出两大部分,为了剔除价格因素,本文使用各地区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以1998年为基期对教育经费支出进行了消胀处理。所有的数据选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二)基础教育效率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各投人变量与产出变量,本文运用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下的基于投入法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各地区的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测度结果显示:全国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整体均值水平分别在0.75和0.8左右的水平上波动,相对较高,但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从时间的变化趋势来看,教育效率水平分别经历了由波动到回升的发展路径,2004—2006年期间处于谷底阶段,近期有所回升。从区域视角来看,在小学的教育效率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方面,东部地区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在2005年以前,中部地区的效率始终高于西部地区,2005年以后西部地区超过了中部地区。总体看来,我国的小学与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始终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进一步考察各区域内部省份之间的全国小学教育效率差异以及普通中学教育效率差异,将各省份的小学教育效率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在19982012年之间的均值进行横向对比可知,各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为精确反映中国地区教育效率的整体差距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进而采用基尼系数为指标对各省份之间的差距情况进行了测算(见图1),结果显示,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的中国各省份问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的差距随时问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小学教育效率的地区差距先从1998年的0.118下降至1999年的0.109,随后开始不断上升,至2005年达到0.134的水平,之后开始有所下降,至2012年回落至0.108的水平。普通中学教育效率的地区差距则是从1998年的0.101的水平开始稳步下降,至2002年达到0.073的水平,随后开始波动上升,至2012年达到0.089的水平。总体而言,从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地区差距的走势中可以看到,虽然沿着时间轨迹两者有所变化,但从总体的时间维度上看差距仍然存在,而且情况仍然未发生明显的改善。这表明,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地区差距的缩小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然应当从探索影响各地区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的因素人手,这对于缩小地区差距,进而稳步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效率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育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回归变量选取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以超效率DEA分析所得出的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种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于超效率DEA模型所得效率值均以零为下界,因此本文构建面板Tobit回归模型,从而能够更为精确地探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效率的因素,为解释地区效率差异成因以及提高整体效率提供实证依据。

  通过对效率建立回归方程,本文重点研究了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govspt)、政府的经济影响力(govpow)以及所有制结构(ownstr)等因素对我国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的影响,同时使用产业结构(indstr)与经济发展水平(dev)作为地区特征的控制变量。其中:(1)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本文使用各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一般预算支出的比值进行反映;(2)政府的经济影响力,使用各地区的一般预算支出与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代表;(3)所有制结构,用各地区国有企业职工占当地职工总数的比重来度量,从而可以间接反映地区经济的市场化水平;(4)产业结构,使用各地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来反映;(5)经济发展水平,使用各地区的实际人均GDP进行表征,其计算方法是先以1998年为基期用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GDP(以当年价格计算)进行平减,得到实际GDP,然后除以各地区的年底人口数。

  (二)回归结果分析

  在影响教育效率的因素选取基础上,本文建立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小学与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如下形式的计量模型:根据模型(1)分别对我国小学与普通中学的面板数据进行相应的回归,即分别使用前文所测算的小学教育效率和普通中学教育效率作为模型(1)中的被解释变量(点 ,从而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

  对表1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对于我国小学的教育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其系数水平为0.759,达到了0.01的置信水平;对普通中学教育效率的影响也为正向,其系数水平为0.325,达到了0.15的置信水平。这表明,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政府支持力度的提高,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的提高。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所涵盖的范畴,政府的公共财政资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其能否正常有效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教育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与此同时,对于普通中学教育而言,由于其包括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阶段,不完全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对于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显然会低于小学阶段。这也与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吻合。本文认为,这一结果支持了现有文献所提出的观点,即政府在基础教育公共品供给中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赵力涛认为,从2001年开始,中国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是重新确立政府责任的一种尝试。它既带来了教育投入的快速增长,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丁维莉、陆铭也指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监督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以防止地方政府激励不足而造成的教育支出不足,并建议将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或GDP中的比重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或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生均经费底线,由省级财政补足差额。

  2.政府的经济影响力对于小学和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208和0.5;这一结果表明政府经济影响力越高的地区,其小学与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越高。这是对上一结论的有力支撑,既然政府应当在基础教育这种公共品的供给中承担更多责任,那么就需要政府具备对经济更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具有更强的财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从而对基础教育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3.所有制结构对于我国小学的教育效率并无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181。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小学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主要采取政府提供的方式,因此所有制结构对于小学的教育效率并无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我国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各个地区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办学的尝试,即引人民间资本办学,尝试采取市场化的办学方式,因此会受到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即所有制结构的影响,而正是由于基础教育的公共属性,使得通过市场化方式所引入的民营资本很难真正实现增加投入、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的目的,其在现实中往往主要针对少数高收人者提供服务,即采取高投入、低产出的办学方式,从而影响了效率的提升。这一点也得到了已有文献的支持,,丁维莉、陆铭指出,中国在实行部分学校的私有化和民营化以后,学费明显提高,导致学生支付的学费增加,富裕家庭的孩子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大大提高。同时,教育事业的巨大固定成本是由公立部门来承担的,而民营化后的学校吸引了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却只支付了教育发展的边际成本,这不但没有解决原有体制下的教育预算问题,甚至加剧了公立学校面临的预算约束,非常可能导致教育市场完全的分割,即富裕家庭将成为高质量的私立学校的服务对象,收入较低的家庭则成为一般公立学校的服务对象,而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竞争。此外还可以看到,作为控制地区特征的变量,产业结构对于我国小学的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则并无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我国小学的教育效率有较为微弱的负向影响,而对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无显著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教育活动,特别是以小学与普通中学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有限的投入水平下提高效率,是提高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活动产出水平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 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分析了这两种教育效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与区域差异,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小学与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进而利用面板Tobit方法分别对小学与普通中学教育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基础教育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政府支持力度的提高,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的提高;政府的经济影响力对于小学和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地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对于普通中学的教育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为了缩小我国地区基础教育的效率差异,提高整体效率水平,应当注意:坚持政府在基础教育这一公共品的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对教育的市场化探索,同时要规范与约束民间资本的办学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教育经费的使用应当更为规范合理,同时应以完善审计制度等监控措施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思全,李博.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与地区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以普通中学为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2,(8):13—14.

  [2]Abbott M,Doucouliagos C.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conomics ofEducation Review,2003,22(1):89—97.(论文发表).

  [3]Bradley,Steve,Johnes G,Millington Jim.The Effect ofCompeti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5(3):545—568.

  [4]成刚,孙志军.我国高校效率研究[J].经济学,2008,(3).

  [5]韩仁月,常世旺.中国教育支出效率的地区差异:要素集聚与转移支付依赖[J].财经论丛,2009,(6).

  [6]郭俞宏,薛海平.我国义务教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论文发表).

  [7]Charnes A,Cooper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论文发表).

  [8]Andersen P,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Units in Data Enve~pmem An山sis[J]'ManagementScience,1993,39(10):1261—1264(论文发表).

  [9]赵力涛.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变化与效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9,(4).

  [10]丁维莉,陆铭.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吗——基础教育财政的一般均衡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6)(论文发表).


  本文关键词:中国基础教育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7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