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层次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自由层次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 教师 自由讨论 自由选择 绝对自由 思维 层次论 课堂情境 价值标准 幼儿教育
【摘要】:美国学者M·李普曼在《教室里的哲学》中区分了三种课堂情境:最不理想的是,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敢开口,生怕因此而丧失教师的欢心与尊重。稍好一点的情形是,学生能自由地讨论抽象问题,不过得随时小心,不要对教师的价值标准表示出任何即使是暗示性的异议。最佳的情境则是,学生非常信赖教师,并敢于批评其方法或价值标准,因为他们知道教师会客观地考虑自己的批评意见。这三种课堂情境实质是依据儿童自由的程度而划分的:第一种情境中,儿童连最基本的活动自由都没有;第二种情境稍好一点,儿童可以自由讨论,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讨论是以不违背教师的价值标准为前提的,实质是一种异化的自由;惟有第三种情境中,儿童才享有真正的自由。对儿童自由
[Abstract]:In philosophy in the classroom, the American scholar M. Lipman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ree classroom situations: the worst thing is that students don't dare to speak in front of teachers. It is better for students to be free to discuss abstract issues, but be careful at all times. Don't disagree with teachers' values, even if they are suggestive. The best scenario is that students trust the teacher very much and dare to criticize their methods or values. Because they know that teachers will objectively consider their criticism. The essence of these three classroom situations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children's freedom: in the first situation, children do not even have the most basic freedom of activity; The second situation is a little better, children can freely discuss, but this so-called free discussion is not contrary to the value of teachers as the premise, in essence is a alienation of freedom; It is only in the third situation that children enjoy real freedom.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分类号】:G610
【正文快照】: 一、外部言行意义上的自由与否所谓外部言行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指个体在外部的或身体方面的活动自由。这种自由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人类经过漫长的斗争才争取到的。英国学者伯里在《思想自由史》中较为详细地阐释了这一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这种自由的确立,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红;韩沛伦;;论政府制度正义[J];河北学刊;2007年06期
2 梁利民;体育生活化之视角:大众体育权利和义务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孙显蔚;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其主题嬗变[J];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4 韩华;赵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韩华;柳宽阔;;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三维视野[J];理论界;2006年12期
6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张澍军;略论哲学本体论思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杨竞业,姜晓丽;责任价值:社会实践哲学视野中的道德转向[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王啸;“人是价值的存在”及其教育学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10 裴东波;论警察程序制度[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唐国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学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晓霞;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映松;社会财政理论与我国财政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6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钱大军;法律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艳梅;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明生;试论大学生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国祥;试论当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问题[D];山西大学;2007年
3 刘杰;高校新生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谭琳;中俄转型时期青年价值观的比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张猛;中国法治路径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谢绍军;论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艳芹;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解构及建构[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8 羊巨波;走向交往的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国强;股东资格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杨小英;案例教学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璧仁;;鲁迅与儿童教育[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2 唐淑 ,吴家苓;夸美纽斯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J];小学教学研究;1982年05期
4 严善昌;;托尔斯泰与儿童教育[J];江苏教育;1982年20期
5 潘颂德;郭沫若论儿童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6 寇崇玲;别把今日中国的爱迪生赶跑[J];幼儿教育;1983年05期
7 婴武 ,江一;孺子牛——访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J];幼儿教育;1983年07期
8 ;孙敬修同志答本刊记者问[J];幼儿教育;1984年01期
9 ;孙敬修来宁传授儿童教育经验[J];江苏教育;1984年13期
10 陈绍康 ,朱少伟;鲁迅与儿童教育[J];幼儿教育;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京生;;浅谈博物馆社会服务与儿童教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吕自诚;;在农村小学自然实验课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体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3 胡美华;荆在京;;谈陶行知发展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4 那一德;;以陶为师 教书育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陈剑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教改中应用的尝试[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谢水芬;;陶行知的《我们的信条》是现代教育学的精髓[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7 周玉凤;;略述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工作[A];纪念新四军建军五十周年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金滢坤;;唐五代童子科与儿童教育[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航英;吴洪剑;徐志敏;王壮业;;儿童适应行为及其研究[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10 苏锡娟;;知微见著 从小抓起[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吾金;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陈鹤琴的家教原则[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 本报驻明斯克记者 刘飞 田晓军;白俄罗斯注重儿童校外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蔡韬;“理财教育”从小做起[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孔凡真;教孩子学会应付意外[N];江苏科技报;2000年
6 杨榕;重视儿童书销售[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梅;教育专家谈儿童教育[N];新华日报;2000年
8 朱云涓 王美;情境教育又上新台阶[N];新华日报;2000年
9 袁浩龙;别对孩子回避“死亡”[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张弓;台湾吉的堡儿童教育抢滩大陆[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蕾;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梁;关于智能障碍教育的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昌铎;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航;重庆市儿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郝苗苗;爱尔坎德的儿童压力说及其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冰;周作人早期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晓玲;教育视野下的儿童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贾云;儿童教育应当“无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卓;学前儿童教育成本与家庭教育期望相关性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9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8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