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幼儿园好心情日历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本文选题:教育课程 + 实践研究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4期
【摘要】:研究背景作为一所寄宿制的幼儿园幼儿的健康始终是家长和幼儿园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寄宿制的孩子来说,这些3岁的孩子突然被迫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失去了小皇帝般的宠爱,失去了小公主般的娇纵,与几十个同伴分享老师的爱,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新生入园阶段出现的分离焦虑问题和在园黄昏时段想家问题,都会引起幼儿情绪波动,表现在周一来园时与家人分离和每天夜幕降临时所产生的一种焦虑和伤感情绪,有的站在教师面前哭闹着;有的会焦虑不安地来回走动;有的会茫然无助地望着窗外;有的含着眼泪躲在一边偷偷地哭,甚至还会出现暴力行为,孩子们心里承受着巨大的焦虑。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果经常体验这种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育。因此,对于寄宿制的幼儿园来说重视儿童早期良好的情绪培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每天为小朋友创造一份好心情显得格外重要。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过节时都特别开心、快乐,此时他们众多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天天过节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因此,我们结合以往进行的"寄宿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我们选择以节日为载体,研究如何通过建立日历教育课程来为孩子创造好心情,让幼儿在快乐中身心健康地成长。
[Abstract]:Background as a boarding kindergarten children's health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s. For boarding children, however, these 3-year-olds were suddenly forced to leave their parents and start a collective life, losing the affection of the little emperor, the beauty of the princess, and sharing the teacher's love with dozens of companions. The sense of loss is self-evident. In particular, the problems of separation and anxiety in the stage of freshmen entering the garden and homesickness during the twilight of the garden can cause emotional fluctuations in young children, 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anxiety and sadness created when they are separated from their families on Monday and when night falls every day. Some will stand in front of the teacher crying; some will walk back and forth anxiously; some will look out of the window blankly; others will hide behind in tears and cry secretly, and even violence will occur. The children were burdened with great anxiety. Anxiety is a kind of negative emotion. If we often experience this emotion, it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child's phys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 the chil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boarding kindergartens to pay attention to early good emotional development,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and create a good mood for children every day.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s, we find that children are especially happy and happy during the holidays, when their many needs are met and it becomes their greatest wish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every da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oarde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 choose to take holidays as the carrier to study how to create a good mood for our childre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alendar education courses. Let the child grow u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n happiness.
【作者单位】: 上海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
【分类号】:G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声 ,张隽义;固原地区办起一批寄宿制回民中小学[J];宁夏教育;1982年02期
2 ;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模式综合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1998年08期
3 马依沙;以寄宿制为主多种形式办学——青海省贵南县千方百计提高牧民子女入学率[J];中国民族教育;1998年04期
4 子宜,温成杰;丰镇市办起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J];内蒙古教育;2000年10期
5 杨晓鹏;;寄宿制学生营养状况分析及改善途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0期
6 肖顺松;;崇恩大队自办寄宿制小学[J];四川教育;1983年04期
7 梅筱帅,程刚;学习生活总结[J];初中生优秀作文;2004年04期
8 廖锦;;民族地区应当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J];贵州教育;2007年22期
9 傅守贤;;整合教育资源 积极推进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师;2009年19期
10 袁寿根;;寄宿制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XS中学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继杰;;民勤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杨庆雄;帅朝林;;飞机结构材料日历疲劳特性及其在日历寿命评估中的应用[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贾勇宏;;论寄宿制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作用——基于中部三省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胡小琪;;我国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与政策建议[A];“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开幕式暨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及有奖征文大赛会刊[C];2009年
5 徐蔚兰;;开启心灵的钥匙[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6 曹克松;杨清华;;规范寄宿制学校管理 发挥服务育人功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曾可爱;禹会秋;;学校为主线,家庭为辅助,社区为补充——农村寄宿制高中德育新模式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王立娟;田莉;;近代日本小学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蒋孝强;;回归心灵生活,建构健康心理——《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段研究报告[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徐文良;;“两课”困境及前景[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虎子;磨盘乡:民族寄宿制还需要更多关爱[N];凉山日报(汉);2006年
2 ;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品安全[N];山西政协报;2007年
3 阿克鸠射;寄宿制学校温暖山里娃[N];凉山日报(汉);2008年
4 本报通讯员 余忠涛;雷波:“留守”孩子不缺爱[N];凉山日报(汉);2007年
5 李玉峰;化隆加快寄宿制项目建设[N];青海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吴志山 实习记者 梁永杰;山西煤企捐建农村寄宿制小学[N];西部时报;2007年
7 记者 黄征 实习生 孙玮 通讯员 朱思标;我市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N];长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安玉 通讯员 安宏 树盛;平鲁:200多名农村学生回乡就读[N];山西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梁震英 通讯员 斯庆花;中旗校安工程进展顺利[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10 王淑芬;寄宿制办学:西部教育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母小勇;论“临床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白萍;回归本体:新中国高校德育思想演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霄兵;玛雅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闫飞龙;中日本科课程的比较研究与课程理论探索[D];厦门大学;2009年
8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何倩;基于需求的初中生非法药物滥用预防干预模式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吉善美;韩国高中教科书收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静;中国传统日历的文化与形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旭坤;农村小学住校生的生活与成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4 吴绪敏;山东省寄宿制民办中学(高学费形式)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刁瑜;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龙银美;中韩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献碧;浙江省教师带寄宿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涛;城市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淑芹;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德亮;寄宿和走读高中生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0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85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