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促进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心灵工具课程

发布时间:2018-11-02 18:23
【摘要】:自我调节能力是儿童积极发展所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和促进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心灵工具课程是少有的一项专门培养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以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大量使用假装游戏,将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Abstract]:Self-regul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kill necessary for children's pos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abil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researchers. The mind tool course is one of the few courses dedicated to self-regulation of children.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ygotsky et al.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by using a lot of pretend games and combining the self-adjustment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生态化研究”(课题批准号:11JJD880008)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龚浩然;Л.С.维果茨基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理论[J];心理学报;1985年01期

3 刘华山;维果茨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2 陈鹏;;研究型大学消防工程学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J];高教论坛;2008年01期

3 王涛红;;论刑事技术课程的学生中心教学[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杨帆;;心理发展系统初深[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5期

5 韩亚文;;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朱兴国;;试论基于表演理论的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探索;2009年12期

8 张春莉;;当前几种认知发展观点的比较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陈京军;我国近二十年来维果茨基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龚浩然;维果茨基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从纪念维果茨基诞辰100周年国际会议说起[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韶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邢瑞瑞;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竹筠;多余的德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琦;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立;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军英;最近发展区理论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琪;对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中文化历史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俊红;塔雷金娜教学控制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晨;“哥伦比亚在北京”暑期汉语项目个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04期

2 孙继民;自我监控学习理论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光荣;维果茨基与现代心理科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年02期

5 罗秀珍;维果斯基的理论要义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雯;孙桂苓;;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2 程淮;论儿童发展的微环境[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Z1期

3 丽莲·凯茨;儿童发展中的最优效应和循环圈问题[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6年01期

4 高勤 ,傅蕴慧;电子琴教学中声、形、意三要素结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年06期

5 ;儿童发展状况测评[J];早期教育;2001年S5期

6 魏龙天;把握儿童发展中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支持[J];学前教育;1997年09期

7 张鸿;选择:百分之一的神童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才——著名儿童发展专家程跃博士访谈(一)[J];启蒙(0-3岁);2003年01期

8 李庆云;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滨;对混龄教育的几点认识[J];幼儿教育;2004年23期

10 张俊;“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论坛在南京师大举行[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迪仙;石树中;;妇婴保健与儿童发展[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成小梅;;1997年青海省儿童发展状况监测报告[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3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雅民;黄萍;;宜昌市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相关指标分析[A];中南地区第八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丁平;陈晓艳;;儿童读经应缓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赵庆柏;薛绍伟;曹宸;唐一源;;整体身心调节对脑内信息加工效率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熊焰;;试评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作业”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熊焰;;试评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作业”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情绪调节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小娟 鄢余昆   ;儿童发展状况明显改善[N];贵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区嘉蔚;我市召开2009年儿童发展议事会[N];北海日报;2009年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王海英;“教”、“学”零距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郁芬;我省将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新问题[N];新华日报;2007年

5 庞丽娟;教师的光荣与梦想[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通讯员 朱亚芬 记者 赵海旭 洪光豫;杭州儿童发展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N];杭州日报;2009年

7 百木;中国近十年来儿童发展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儿童发展权保护的原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黄怀邋李晓平;优秀的人才要从儿童抓起[N];厦门日报;2008年

10 见习记者  沈轶伦 记者 洪梅芬 陈春艳;认真解决妇女儿童发展瓶颈问题[N];解放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迁;艺术感觉与儿童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大圣;百年语文育人功能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徐韵;纯真并快乐着[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婕;从生态学视野看儿童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彭菲菲;3~5岁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及与气质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吕修锋;论TalkBank工程对于中国学前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的应用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洁嵘;关于儿童发展动机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晓蕾;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互动教育玩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丽;情绪状态对儿童认知定势转换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香平;手工活动中大班幼儿计划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洪阁;公共环境中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王春梅;自我调节能力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06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306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