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劳动对幼儿园教师的意义:一项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20:02
情绪劳动是一把"双刃剑"。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关注的是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如由情绪劳动带来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但在随后的研究中,情绪劳动的积极影响得到关注,如情绪劳动可提高员工的经济收入、自我成就感的实现等。本研究利用1040名各类幼儿园教师样本,探究幼儿园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情绪劳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很少"进行表层表现,"有时"或"经常"进行深层表现,几乎"总是"呈现自然表现;(2)表层表现和教师的付出、教学经验和家庭对工作的干扰有正相关系;(3)深层表现对情绪耗竭和低成就感均有抑制作用,而自然表现则对低成就感和去个人化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与传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与学前教育工作在情绪劳动的特殊性方面密切相关,契合国际上重建幼儿教育专业的概念运动。可见,拥有专业成就感与满足感是提高教师社会身份之关键,同时对完善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研制具有有益启示。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
(二)情绪劳动的前因和后果
(三)我国研究者对学前教育中情绪劳动的探索
二、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一)问卷调查
1. 步骤
2. 问卷参与者
3. 量表
(1)情绪劳动量表。
(2)付出—回报不平衡量表。
(3)工作—家庭冲突问卷。
(4)职业倦怠问卷。
(5)一般幸福感量表。
(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表层表现、深层表现和自然表现均分比较
(二)最终结构方程模型
(三)有统计意义的路径系数和研究假设的验证
四、讨论及启示
(一)表层表现在学前教育中没有市场
(二)付出、教龄和家庭干扰对表层表现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中情绪劳动的后果
(四)实践启示
(五)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元分析[J]. 王海雯,张淑华.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4)
[2]真实的自己还是假装的表达情绪?——教师情绪工作的心理历程分析[J]. 李海燕. 教师教育研究. 2018(01)
[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表现及管理策略——基于对广州市部分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J]. 余胜美.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07)
[4]近年来国内外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现状[J]. 张晓,夏婧.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04)
[5]组织家庭支持感对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调节的研究[J]. 杨伟平,程艺,陈建新.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7(01)
[6]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J]. 胡青,孙宏伟.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5)
[7]情绪劳动策略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内部人身份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 赵慧军,席燕平. 社会科学家. 2016(08)
[8]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J]. 李嘉,徐彪,李相玉,杨忠. 江海学刊. 2015(03)
[9]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 杨玲,付超,赵鑫,陈琳,闫红丽,张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10]情绪劳动的内涵[J]. 廖化化,颜爱民. 管理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27657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
(二)情绪劳动的前因和后果
(三)我国研究者对学前教育中情绪劳动的探索
二、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一)问卷调查
1. 步骤
2. 问卷参与者
3. 量表
(1)情绪劳动量表。
(2)付出—回报不平衡量表。
(3)工作—家庭冲突问卷。
(4)职业倦怠问卷。
(5)一般幸福感量表。
(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表层表现、深层表现和自然表现均分比较
(二)最终结构方程模型
(三)有统计意义的路径系数和研究假设的验证
四、讨论及启示
(一)表层表现在学前教育中没有市场
(二)付出、教龄和家庭干扰对表层表现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中情绪劳动的后果
(四)实践启示
(五)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元分析[J]. 王海雯,张淑华.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4)
[2]真实的自己还是假装的表达情绪?——教师情绪工作的心理历程分析[J]. 李海燕. 教师教育研究. 2018(01)
[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表现及管理策略——基于对广州市部分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J]. 余胜美.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07)
[4]近年来国内外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现状[J]. 张晓,夏婧.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04)
[5]组织家庭支持感对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调节的研究[J]. 杨伟平,程艺,陈建新.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7(01)
[6]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J]. 胡青,孙宏伟.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5)
[7]情绪劳动策略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内部人身份感知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 赵慧军,席燕平. 社会科学家. 2016(08)
[8]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J]. 李嘉,徐彪,李相玉,杨忠. 江海学刊. 2015(03)
[9]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 杨玲,付超,赵鑫,陈琳,闫红丽,张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10]情绪劳动的内涵[J]. 廖化化,颜爱民. 管理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276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327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