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希望的教育现象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童希望的教育现象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从儿童经历的希望事件出发,以教育现象学的态度与方法,对儿童生活中的希望现象以及儿童对希望的体验进行深入了考察,并为指引家长和教师创造一个真正充满希望的育人环境提供了启示性的实践策略。在实施教育现象学方法的过程中,本研究运用了文献法、作品分析法、近距离观察法和对话式访谈法等多种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32名10-11岁儿童的生活故事和相关的网络故事、文献资料,形成了基于描述和反思的现象学文本,对希望的本质、内在结构、内容维度及其教育学意义等进行了深度探索。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的目的与问题、名词解释及研究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内涵、基本步骤,特别介绍了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具体实施要点。第三部分:从语言学、哲学、神学、心理学、影视文学等多个学科角度,阐述希望在文本和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意义,揭示了希望的本质、结构、内涵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第四部分:描述了儿童在希望的四个结构性要素(即认知、情感、意志、行动)中的真实体验,揭示了希望在他们生活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儿童体验最深刻的希望内容,即希望被关爱、希望被尊重、希望被包容以及希望被肯定。第五部分:揭示了希望的教育学意义,并提出了对家庭教养和学校教育的具体建议。这些意义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儿童的包容和爱护,其二是对儿童现实的尊重,其三是对儿童潜能的信心,其四是面向未来的适度超越。
【关键词】:儿童 希望 教育现象学 结构 心理弹力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0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8
- 1.1 研究缘起11-15
- 1.2 文献综述15-2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5-2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21-23
- 1.3 研究目的与问题23-25
- 1.3.1 研究目的23-24
- 1.3.2 研究问题24-25
- 1.4 名词解释25-26
- 1.4.1 教育现象学25
- 1.4.2 希望25-26
- 1.5 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26-28
- 1.5.1 内容结构26
- 1.5.2 创新之处26-28
- 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设计28-38
- 2.1 研究方法的选择28-31
- 2.1.1 现象学研究的本质和内涵28-29
- 2.1.2 现象学研究的基本特征29-31
- 2.2 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31-34
- 2.2.1 资料搜集阶段32
- 2.2.2 反思和主题分析阶段32-33
- 2.2.3 写作阶段33-34
- 2.3 资料的搜集与分析34-38
- 2.3.1 资料的搜集34-36
- 2.3.2 资料的编码和分析36-38
- 3 多学科视野下希望的本质与意义38-58
- 3.1 希望的缘起与应用38-46
- 3.1.1 希望的词源学分析38-39
- 3.1.2 哲学和神学视野下的希望39-42
- 3.1.3 心理学意义上的希望42-44
- 3.1.4 希望的惯用语探索44-46
- 3.2 文学影视作品中描写的希望46-53
- 3.2.1 希望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放牛班的春天》47-49
- 3.2.2 希望是对自我和他人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49-51
- 3.2.3 希望是信念与行动:《路》51-53
- 3.3 希望与儿童的个体发展53-58
- 3.3.1 希望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53-55
- 3.3.2 希望与儿童的自我效能感55-56
- 3.3.3 希望与儿童的学业成就56-58
- 4 儿童对希望的生活体验58-80
- 4.1 对希望的结构性体验58-66
- 4.1.1 对希望的认知体验58-61
- 4.1.2 对希望的情感体验61-62
- 4.1.3 对希望的意志体验62-64
- 4.1.4 对希望的行动体验64-66
- 4.2 对希望的内容体验66-80
- 4.2.1 希望被关爱67-70
- 4.2.2 希望被肯定70-74
- 4.2.3 希望被包容74-77
- 4.2.4 希望被尊重77-80
- 5 希望的教育学意义及对策80-92
- 5.1 希望是对儿童的爱护与宽容80-84
- 5.1.1 守护在儿童身边80-82
- 5.1.2 善待儿童的错误82-84
- 5.2 希望是对儿童现实的尊重84-88
- 5.2.1 倾听儿童的声音84-86
- 5.2.2 发现儿童的多种可能性86-88
- 5.3 希望是面向未来的适度超越88-92
- 5.3.1 建立适切的挑战性目标88-90
- 5.3.2 发展儿童的心理弹力90-92
- 6 结论与建议92-99
- 6.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92-95
- 6.2 反思和建议95-99
- 参考文献99-107
- 附录107-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暖;日本成立现象学研究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2 曹晶;刘丹;;现象学研究范式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7期
3 朱光明;陈向明;;教育叙述探究与现象学研究之比较——以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4 孙婕;;表演型音乐教师该怎样进行研究——音乐现象学学习札记[J];音乐创作;2011年06期
5 ;现象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李联华;;台湾现象学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陈韬;;现象学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8 刘建玲;;一朵美丽的不结果实的花——现象学研究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4年03期
9 陈立胜;现象学研究的使命——评涂成林《现象学的使命》[J];开放时代;1996年06期
10 王攀峰;;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深度访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江鸿;;笛卡尔直观理论初探[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贤;陆虹;伍东红;;助产士职业角色体验的现象学研究[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士明;哲学、艺术的争辩与交汇[N];美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谢方;“《胡塞尔文集》中译”有望打开现象学研究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臻伟;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现象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玉翔;儿童希望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丁晓娣;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体验的现象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杨佳音;不同经历者的声音—东北D镇学校撤并的现象学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玉环;幼儿在童话阅读中想象的现象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6 周贵华;从描述现象学到生活世界现象学[D];贵州大学;2007年
7 孙小丽;农村薄弱高中英语游戏性教学教育现象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儿童希望的教育现象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37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