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幼儿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由此伴随的农村留守幼儿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以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审视,发现其主要存在家庭微观系统缺损、家园合作关系松散、社会形成合力不足和幼教观念落后等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应完善家庭系统,重视家园合作,社会形成合力并转变幼教观念,以维护农村留守幼儿所处环境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关键词】: 留守幼儿 农村 生态系统
【分类号】:G619.2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大规模流转趋势,由此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留守幼儿特指6周岁及以下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亲戚、老师等其他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宏翰;袁书;;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不足和若干建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3 寇冬泉;;审视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修复措施——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永明;;近十年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2 武瑞芬;张萌;;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J];时代教育;2012年21期
3 陈更娟;于松梅;;论我国高等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范小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创造力影响因素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9期
5 潘泉西;梁文涛;高辉;李颖莉;;影响城市小学生家庭心理环境的父母因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王鑫强;皮建明;;高中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佘凌;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长伟;;论“一体两翼”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年09期
9 王昕息;;人类发展生态系统下的两类农民工子女成长影响因素作用探究——基于全国2226份调研问卷[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10 周晓莹;祝振兵;;背景发展理论视阈下高校新生心理教育生态化研究——以江西高校A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琦;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晓娜;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情感状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文静;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第二次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孔维蕾;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路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曼;家长参与与幼儿园课程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颖;我国农村留守少年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9 周海;女大学生对社会规范、同伴观念的认知与身体意象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蒲永明;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刘岳启;周宏;;农村“留守儿童”与和谐农村的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4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秦秋红;;人力资本视角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高慧斌;;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略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付玉萍;民工潮引发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之我见[J];经济师;200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居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内容的教学处理[J];生物学教学;2010年08期
2 谭家学;;精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J];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11期
3 林菊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4年03期
4 詹楚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建议[J];科学教育;2008年05期
5 徐显明;;大学是一个生态系统[J];大学时代;2006年09期
6 苟玉花;;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试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08年11期
7 王健;;浅析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J];生物学教学;2011年12期
8 祝龙彪;;生态系统的能量[J];生物学教学;1986年01期
9 王绪琴;略论生态系统的五行结构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10 陈建成;;《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其补偿与管理机制研究》述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六君;;生态系统突变及其理论研究进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正春;安黎哲;王勋陵;;关于生态系统的“生态穴”模型[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剑丰;;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X;;生态系统的预启动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柏智勇;章建文;;生态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7 覃开展;周全连;;关于建立生态系统价值“双值法”评估体系的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8 孙艳青;张海燕;王颖;;生态系统调节、保护功能的量化分析——以某高速公路生态验收调查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郑贵鸿;;石家庄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任海;唐小焱;彭少麟;;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2 广东省鹤山市农信联社 彭立文;构建农信生态系统 实现共同联动发展[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4年
3 记者 董映璧;俄开发出最优生态系统存在模型[N];科技日报;2006年
4 刘恕;1360名科学家认为地球不“健康”[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丽;生态系统可持续是生命延续的前提[N];辽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蔡岩红;80%近岸生态系统亚健康或不健康[N];法制日报;2013年
7 徐旭忠;消失的鱼群:长江生态系统的“病危通知书”[N];新农村商报;2013年
8 景爱;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9 红尘 学红;生态系统恶化危及人类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刘平;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属峰;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2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陶金;中国耕地生态系统运行效应与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方显瑞;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陈洪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学真;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凤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蒋延玲;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10 王翠;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金昌;复杂生态系统的广义信息熵理论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丁易;重庆黔江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魏雅丽;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党宏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师晓娟;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与结果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辉;复杂生态系统的分形及动力学特性[D];天津大学;2007年
7 高雪娇;道路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空间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向龙;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江腊沙;青藏铁路唐拉段建设对高寒生态系统影响及恢复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王俊;常德津市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59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75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