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幼儿教师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卓越幼儿教师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展望
【摘要】:在高质量幼教师资培养机制探索基础上,佳木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校"卓越教师"培养试点,进一步提出"以幼教发展为中心,协同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目标,明确了卓越幼儿教师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方向,并从卓越教师招生、教学团队组建、模块课程选择、实践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生成、培养质量评价、信息平台建设等七方面提出改革与建设方案,以期在树立自身发展方向同时,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师资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卓越教师 师资培养 协同培养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研究”(项目编号12542274)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课程建设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2014011045) 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幼儿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YWA2013-15)
【分类号】:G652;G61-4
【正文快照】: 为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倡导培养卓越人才的号召下,佳木斯大学积极进行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筹备与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学校“卓越教师”培养试点,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在高质量幼教师资培养机制探索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为对卓越幼儿教师协同培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莉;马丽枝;任广红;赵雪君;宫玉连;张春燕;吴晓彤;郭丽萍;胡春影;;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朱莉;马丽枝;付景仁;郭苹;;高质量幼教师资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9期
3 马健生;张弛;孙富强;;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造就卓越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丽枝;蔡玉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的课程体系建构——基于佳木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2 郭新建;任科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J];人民论坛;2014年26期
3 钟一兵;;卓越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引入数学建模课程的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田红旗;;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支持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5期
2 朱宗顺;;美国幼儿教师教育标准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段晓明;当代美国师资培养理论的取向与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4 康建琴;;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初步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袁爱玲;对未来社会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透视[J];教育导刊;1997年S1期
6 刘阳美,杨丽珠;大连市幼儿教师素质现状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00年01期
7 秦旭芳,庞丽娟;略论21世纪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及原则[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8 潘月娟;刘焱;胡彩云;;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刘焱;潘月娟;;《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志娟;张志敏;范萍;任培华;夏鑫华;张大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年05期
2 李中赋;李辉;;论人才的协同培养[J];学会;2014年06期
3 姜新杰;计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上理工”案例[J];上海教育;2013年03期
4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以项目为载体 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建军;;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志敏;任培华;范萍;谢文娟;武志娟;张大鹏;;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
7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职业时空;2013年10期
8 王淑君;;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7期
9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6期
10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卓越计划:重在协同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2 曾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廖玉珍;软刻蚀方法制备细胞模板及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协同培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6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83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