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及其社会影响解读 南京廖华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及其社会影响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及其社会影响解读
[摘 要] 高速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为学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其运营状况也逐渐呈现出了负效应,并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此种现状,文章试图参考已有的调查数据及成熟的教育理论和社会理论,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的负效应及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文章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主要呈现出“投入失衡”和“整合失业”,“投入失衡”集中表现在力度和方向两个维度,“整合失业”则体现在“装饰性”、“表层次”、“浅层次”等三个不同层次。针对负效应带来的社会影响,文章从生产力悖论、教育公平论、教师决定论以及媒体无用论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 负效应; 社会影响; 投入失衡; 整合失业
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加强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有了极大改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继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申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立定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由此促进教学手段、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这份纲要为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依据,也为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工作人员树立了标杆。然而,在执着于将信息技术的优良血统嫁接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教育信息化的运营却逐渐呈现出了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呈现形式更为独特,带来的社会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追逐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同时,需对其运营的负效应及社会影响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主要呈现在“投入失衡”和“整合失业”两方面。本文将分别从建设层面和素养及应用层面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营状况进行剖析。从空间来看,“投入失衡”和“整合失业”是并存现象,但从时间来看,二者并非是平行并列关系,前者是导致后者的部分原因。
一、 投入失衡
本文从投入力度失衡和投入方向失衡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投入力度失衡
1. 整体投入失衡
判断教育投入是否失衡, 关键是看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匹配、均衡,供小于求或供大于求都是教育失衡现象。教育的供给,主要看对教育的投资,这里的投资不能只局限于资金或物质,精神投资和心理投资也应该成为其主要构成部分。就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投资而言,突出了两个现实矛盾:(1)从基础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及其社会影响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0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