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川剧“变脸”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0:06

  本文关键词:川剧“变脸”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川剧变脸 艺术手法 音乐活动


【摘要】: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极具特色的一种表演方式之一,主要是表达剧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把内心深处不可感知的情绪状态表现出来。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川剧不是一种艺术,更像是一种游戏。本文对川剧变脸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刻探讨。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川剧变脸 艺术手法 音乐活动
【分类号】:G613.5;J825
【正文快照】: 一、幼儿喜爱川剧变脸的原因变脸可以分为:抹脸、吹脸、扯脸。脸谱是变脸过程中必备的道具,各脸谱之间的迅速转换,表达了人物的心理动态,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带来很多乐趣,它把人们不可感知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东西。脸谱的具体表现手法就是让特效来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淑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J];山东教育;200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才智;2013年11期

2 姚亚飞;孙学丽;;幼儿园游戏教学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和思路[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2期

4 陈稳静;王金利;;浅析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J];考试周刊;2013年59期

5 白如雪;;试论“举一反三”教学法在幼儿手工活动中的应用[J];华章;2014年12期

6 刘玉芳;;游戏教学中的偏误及其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王春燕;李慧慧;;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9年15期

8 梁小丽;;八音坐唱——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之音[J];教育文化论坛;2012年02期

9 梁小丽;;八音坐唱——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之音[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年05期

10 何蔚;;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及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年Z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园园;教育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郑照华;游戏音乐,快乐成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袁媛;辽宁省朝鲜族儿童音乐教育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见福增;中国幼儿音乐教育问题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苗芳芳;陈鹤琴儿童游戏本土化探索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颖;儿童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珊珊;小学高段游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严为凤;实践、反思/团队支持—学前音乐教学游戏化模型的推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楠;5-6岁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定欧;致力于川剧艺术文化底蕴的开掘──《川剧剧目辞典》编后[J];中国戏剧;2001年05期

2 陈培仲;喜读《川剧之光》[J];中国戏剧;2001年08期

3 于一;振兴川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J];四川戏剧;2002年01期

4 姜乃辰;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川剧《好女人坏女人》二三感受[J];四川戏剧;2002年01期

5 周企旭;与时俱进 科学振兴——对“振兴川剧”的再认识[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6 鄢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振兴川剧——与著名川剧演员田蔓莎一席谈[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7 林琳 ,秦f^;川剧艺术资料的挖掘与馆藏实践[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8 鄢然 ,林琳;五月里川剧花开红艳艳——“第二届中国川剧节暨纪念振兴川剧20周年系列活动”巡礼[J];四川戏剧;2002年04期

9 严福昌;“振兴川剧”随感三则[J];四川戏剧;2002年04期

10 郭宪伟;川剧的一方沃土——南充振兴川剧20年回顾[J];四川戏剧;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文乾;;川剧现代戏印象及其他[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杜建华;;川剧硕士 艺高德美——记川剧梅花奖获得者、第一位川剧硕士肖德美[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3 ;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刘世虎[A];中国演员(2010年第2期总第14期)[C];2010年

4 刘德君;;四川省市、县级川剧院团生存现状调查 川剧的保护与传承之我见[A];中国演员:2013年第6期(总第36期)[C];2013年

5 刘德君;;从川剧现状谈地方院团生存发展空间的拓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6 雷音;;与时俱进努力促进川剧的传承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7 刘德君;;从川剧现状探索地方戏的生存发展[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8 肖得美;;浅谈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特点[A];中国演员(2009年第3期总第9期)[C];2009年

9 刘德君;;纪念“延座讲话”发表71周年 川剧名家名团展演在绵阳[A];中国演员:2013年第3期(总第33期)[C];2013年

10 胡芝风;;重庆川剧学会为李奎光先生举办从艺七十周年暨八十华诞纪念活动[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德明;“中国川剧网”让川剧插上翅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干德明;纪念振兴川剧25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本报驻四川记者  江永长;让川剧焕发长久艺术魅力[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舒适;川剧上网——传统与时尚的碰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张珏娟;振兴川剧必须坚持不懈[N];四川日报;2006年

6 张珏娟;川剧之乡 川剧招生何其难[N];四川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珏娟 何茜 实习生 张颖媛;民营川剧团:舞台越演才越大[N];四川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四四邋张珏娟;未来川剧预谋“变脸”[N];四川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蕾;振兴川剧 任重道远[N];四川政协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珏娟邋实习生 王文华;1:2川剧大专招生红火[N];四川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军娅;论川剧艺术的喜剧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翔;川剧在中小学校的传承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鲁旺;基于影视媒介分析的川剧影视剧传播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秀明;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伟丽;从歌剧《图兰朵》到川剧《杜兰朵》的声乐文化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春花;川剧音乐形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孜;川剧名家晓艇的表演艺术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8 张亚伟;两个金子形象:川剧表演和话剧表演的不同塑造[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9 税雪;川剧《金子》对川剧高腔曲牌和四川民歌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刘武宜;光与影的别样言说:川剧的影像表达[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3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