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儿童精神发展视角下“幼小衔接问题”的审视

发布时间:2017-10-04 19:37

  本文关键词:儿童精神发展视角下“幼小衔接问题”的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 儿童精神发展 一体化


【摘要】:基于促进儿童精神发展的理念,以"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有助于小幼之间衔接的教育共同体是此阶段教育的基本追求。只有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内容的组织和教育评价进行"等方面充分体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才可能有效达成"幼小衔接"。
【作者单位】: 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幼小衔接 儿童精神发展 一体化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促进儿童精神发展的幼小衔接研究”(NJSY132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幼小或小幼衔接是基础教育研究中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幼儿进入小学,由于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方式以及课程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儿童已有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与新环境下的要求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了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霍力岩;木全晃子;;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杨敏;;法国解决“幼小断层”问题的措施述评[J];当代学前教育;2009年01期

3 清允;幼小衔接在国外[J];家教指南;2005年05期

4 梁燕颜;试析五国幼小街接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1999年S5期

5 方红;;教育中的“儿童精神”问题辨正[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1期

6 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Z1期

8 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音洁;;餐桌文化与礼乐仪式 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日常中国[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吴晓云;;试论历史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3 路利;;“酒神精神”与尼采的悲剧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4 黎聚才;;幼小过渡政策: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难题[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6 陈映婕;张虎生;;文化空间、价值取向与文化遗产保护——从西藏“日姆栋”史前“血祭图”岩刻画被毁事件说起[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7 李铃;;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彭晖;刘德清;;开发利用地域文化 推进高校课程建设[J];高教探索;2007年05期

9 刘芳铭;;幼教规律视阈下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深层思考与对策分析[J];特立学刊;2012年04期

10 李香;;关注幼小数学课程目标的衔接——基于全美《州共同核心数学标准》K-1年级的内容解读[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婷婷;;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3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4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磊;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D];复旦大学;2006年

8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翟楠;教育权力及其正当性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声平;幼儿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腰冰;幼儿数学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亚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琼;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雪颖;“生命意识”视野下的人性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彬林;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松青;论康德的科学观[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胡悦来;寄宿制学校指导一年级学生适应寄宿生活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鹏举;解放儿童:幼儿园教师控制的批判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胡姗姗;G小学校内课外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J];读书;2001年06期

2 潘新和;;教育:失去了想象力还有存在价值吗?[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2期

3 李秀;陈宝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4 刘孟卓;;试论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独立个性发展的思想[J];华商;2008年03期

5 汪树林;;让教育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建构“儿童教育观”的诗与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李生兰 ,张帆 ,梁莲兰;快乐入学 家庭总动员(一) 幼小衔接——迈向小学第一步[J];家庭教育;2004年06期

7 胡红;与家长朋友谈幼小衔接[J];教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8 颜海琼;;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林区教学;2008年10期

9 柴进坤,,李洪兰;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思考[J];青海教育;1995年11期

10 陈云俊;家园共育,搞好幼小衔接[J];山东教育;2001年1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红;;教育中的“儿童精神”问题辨正[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1期

2 沙柳;;尊重儿童的人文梦想[J];教育;2010年24期

3 ;日本:儿童精神教育与危机应对[J];教书育人;2003年21期

4 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潜意识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丁海东;;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及其教育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方红;;“儿童精神”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03期

7 方红;;儿童精神的内在本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02期

8 刘福才;;诗意童年的人文畅思——读《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J];中国教师;2010年11期

9 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诗性逻辑[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Z1期

10 丁海东;;儿童精神特质的人文解读——文化二维论视野下的儿童精神[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法奇;日本:儿童精神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红;儿童精神及其教育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晓敏;《儿童权利公约》视野下儿童精神纯正权的保护[D];新疆大学;2013年

3 刘洁;大自然教学环境下儿童精神世界建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7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a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