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转型中优势产业的选择研究
本文关键词: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转型中优势产业的选择研究 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循环经济是兼顾经济和环境价值的发展模式,尤其适合生态环境良好但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地区的产业集群转型与精准扶贫战略。首先从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转型的实现路径角度出发,论述了选择优势产业作为切入点的必要性,之后通过构建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商洛市为例,运用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优势产业进行选择,发现优势产业具有集聚性、高技术、嵌入性和比较优势的特征,且集聚性和高技术更为重要,优势产业不一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也可以是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Abstract]:Circular economy is a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value development mode ,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ransformation and the precision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in the limited area with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limi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 Firstly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zation path of industrial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hoosing the dominant industry as the entry point ,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dominant industry , and finds out that the dominant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glomeration , high technology , embedabil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 and the agglomeration and the high technology are more important , and the dominant industry is not necessarily the local traditional industry , and it can also be a promising new industry .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转型中的陕西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生态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2017KRM158) 住建部2015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西部资源型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2015-R4-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和扶贫脱贫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只有实现全面脱贫,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产业和产业集群扶贫,即在落后地区加强产业发展。但发展何种产业集群带动脱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的城市竞争力战略[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6期
2 胡宇辰,吴群;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职能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1期
3 张平;政府在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4 杜江波;薛秀清;;产业集群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化私序[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5 廖果;;行业协会促进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6 周均旭;胡蓓;;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6期
7 郭鹏;付军利;;产业集群的识别研究[J];价值工程;2008年04期
8 宋来胜;;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20期
9 叶宝忠;李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10 吴波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2 ;贵州产业集群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楠;陈健;;中国绿色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支撑——基于生物产业集群及竞争力的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4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城市功能优化[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文平;魏露露;;基于资源灰度分析的产业集群功能升级关键环节识别[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朱玉林;;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产业集群成长健康度评价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乔丽;张可明;;产业集群与城市物流发展耦合机理分析[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詹伟;;浅谈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树青;;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物流配送相关问题的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清敏 见习记者 马连鹏;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N];大连日报;2005年
2 本报通讯员 陈雷 任雅园 孙翠;快速形成的产业集群[N];济宁日报;2013年
3 永济市市长 廉广锋;科学规划布局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N];运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夏凌;产业集群背后的市场力量[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8 钱志新;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翟慎良;用“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强身”[N];新华日报;2004年
10 谭刚;产业集群与宽城区的产业发展[N];长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耀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杜心灵;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于海瀛;系统视角下产业集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腾云;产业集群空间网络布局与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胡健歆;产业集群发展的和谐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佳;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郭红莲;宜春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李鹏飞;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梁东方;知识溢出效应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7 宁大千;吉林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8 苏然;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9 江贝;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10 吴姗;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物流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9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7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