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效率评价及其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效率评价及其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评价 非合作博弈 面板向量自回归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对发展经济的过度偏好及其省际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不仅能源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大大超过了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对外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压力。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主要为加工贸易,而工业污染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也超过了60%。因此,本文主要以2002-2014年中国省际工业数据为例,对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效率及其与对外贸易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引入非合作博弈两阶段DEA-SBM模型对中国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两阶段SBM模型相比,基于非合作博弈两阶段SBM模型更能准确反映工业效率状况。评价期间中国工业生产效率不仅整体低于环境治理效率,而且总体下滑,尤其是东部地区下滑明显;然而,后发地区(中西部)在生产效率相对平稳的同时,环境治理效率稳定增长。进一步从技术落差比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总体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尤其是在环境治理技术方面。其次,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从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和方差分解结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最后,政策含义表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减排设备和减排技术的更新,减少生产系统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我们不能依靠出口资源和环境密集型产品来扩大出口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而是要将眼光放长远,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资源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路线。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provincial Chinese vicious competition excessive prefer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environment intensified, not only the supply of energy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ollutant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eatly exceeded ou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has become a key problem of restricting Chinese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trade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s one of the "three carriages", while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nevitably exacerbated by Chin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t present,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mainly processing trade, industrial pollution is the main the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more than 60%..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China provincial industry 2002-2014 Industry data as an example, analyz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foreign trad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non cooperative game of two stage DEA-SBM model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BM model of two stage, two stage SBM model of non cooperative game can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period Chinese industr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not only lower than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the overall decline,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region fell significantly; however, underdeveloped areas (Midwest) i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stable at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stable growth. Further analysis from the technical gap than in the see the Midwest and eastern regions of the overall technology gap is narrowing, especially 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condly, using panel vector From the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long-term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foreign trade, from the variables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th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foreign trade,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xists betwee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way" relationship. Finally,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that rational allocation resources to promote emission reduction equipment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updates, reduce production system of pollutant emission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is the primary tas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tensive export products to expand the scale of export trade we cannot rely o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long-term view, out of a friendly resource Chinese 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economic growth route.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2;F424;F75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海林;众多院士专家为上海水环境治理战略规划献计献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2 吕承华;环境治理范式的演进与环境自觉行动[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4年01期
3 马川;;环境治理成本理应进价格[J];中国石油石化;2007年03期
4 朱旭峰;王笑歌;;论“环境治理公平”[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9期
5 王雪;范笑笑;;社区合作:环境治理的新出路[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9期
6 ;江苏省沿江环境治理投资4年增10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年03期
7 刘兆征;;中国环境治理失灵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8年16期
8 长江;;长江委将与丹麦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J];人民长江;2008年20期
9 维夫克·拉姆库玛;艾丽娜·皮特科娃;继红;;环境治理的一种新范式:以提高透明度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3期
10 ;首座湖盐基地环境治理通过验收[J];盐业与化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案例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玉明;邓卫文;;广东环境治理中政府协作困境及原因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强;;产权视角下的政府环境治理[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鲁新春;胡志敏;袁西锐;;搞好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型强市[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刘伟;仲兵;;我国环境治理决策能力的现状检视与发展路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健;;论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国家主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张春;;论全球环境治理的合法性——一项结合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尝试[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朱德米;;从行政主导到合作管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胡剑锋;;环境治理需要转变思路和制度创新——温州鳌江污染整治的经验及启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洪大用;;试论改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新方向[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留财;从理论视角看当今环境治理[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朱贵升 吴毓亭;室内环境治理员新职业遭热捧[N];建筑时报;2007年
3 江华 张建民 温州大学商学院;行业协会实施自愿性环境治理的温州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王志勋 记者 黄启源;始阳举全镇之力 打赢农村环境治理大会战[N];雅安日报;2010年
5 冯永宏;西天乡环境治理成常态[N];广安日报;2010年
6 记者 蒋健;积极引导 广泛动员 推进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N];巴中日报;2010年
7 记者 黄桂云;认真落实“六个一” 环境治理“进社区”[N];眉山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开永丽;城乡环境治理不力 404人被问责[N];四川法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淼淼;新模式 新方法 开拓乡村环境治理新路[N];四川日报;2012年
10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环境治理需要全民共同参与[N];文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正升;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凤蕾;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妍辉;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D];武汉大学;2012年
8 刘小峰;基于计算实验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环境治理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杰佳;利益导向下的参与式环境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姚世敏;黄河金三角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施新明;基于公众满意度调查的福州市水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田蜜蜜;我国府际公共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
本文编号:1394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9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