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释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0 23:15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释放研究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位理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释放


【摘要】:城市土地是人类进行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利用的合理与否与区域的兴衰密切相关。十三五规划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预计到2020年,内地城镇化率将会升至60%。城市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低效,土地开发次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资源占有利用不合理,因而以节约应对浪费,以集约回应粗放,需要对现有城市土地的潜力进行释放。本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中,利用最适生态位解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标准,建立了生态位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资源占有、现实需求以及未来规划,建立潜力测算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位评价、潜力测算、潜力释放时序配置。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位模型构建。将生态位模型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中,通过比较各评价因子的Ai值与其最佳集约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了各功能区不同制约因子;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生态位评价,得到生态位分区,为潜力释放做好准备。(2)城市土地潜力测算模型构建。潜力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和制度条件下,综合考虑资源占有、现实需求以及未来规划,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而提升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空间。潜力分析包括规模潜力测算、经济潜力测算和城市土地潜力分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3)城市土地潜力释放时序配置。以生态位评价和潜力测算结果为基础,依据所有各类功能区的生态位、相对规模潜力高低、单位土地经济潜力大小、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计划安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功能区的土地潜力释放时序配置。制定城市土地潜力释放时序配置方案,同时提出科学用地对策建议。
[Abstract]:Urban lan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human to carry out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The rational use of urban l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egion. China's urbanization rate has reached 56.1%, and it is expected that by 2020,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 the mainland will rise to 600.At the same time, great achievements in urbanization have also exposed extensive and inefficient use of construction land. The order of land development is chaotic and so on, the resource occupa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unreasonable,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lease the potential of the existing urban land in order to save and cope with waste and intensive response to extensiv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niche theory. In the study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the optimal niche is used to explain the standard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and a nich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resource possession, the realistic demand and the future planning, the potential calc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Carry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carried on the niche evaluation to the research area, calculate the potential. The main work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constructing the niche model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land and introducing the niche model into the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lan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i value of each evaluation factor and its best intensive level, the different restriction factors of each function area are determin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niche is constructed, and niche zoning is obtained. Construction of urban land potential calculation model for potential release. Potential 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 possession, realistic needs and future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isting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ystem. By improving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and improving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space. Potential analysis includes the calculation of scale potential. Economic potential estimation and urban land potential zoning. (3)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land potential release, based on niche evaluation and potential measurement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niche of all kinds of functional areas, the relative potential of scale, the potential of unit land economy, and combined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planning and other factors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temporal allocation of land potential release in each functional area is determined, and the urban land potential release timing allocation scheme is formulated, and the scientific land u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延平;陈友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发展问题探析——以湖南凤凰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2 马旭光;蔺海明;张宗舟;;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王敏;;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小企业生存策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潘广锋;王兴元;;品牌生态位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3年03期

5 贺伶俐;袁书琪;李海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福州市内河旅游开发策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付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酒店竞争策略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戈冬梅;姜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旅游地竞争力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2期

8 祁新华;程煜;包战雄;;生态位理论在旅游地竞争中的应用研究——以皖南三座名山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黄建棠;;品牌生态位理论发展概述[J];科技视界;2014年05期

10 边敬国,孙剑锋;生态位理论与企业的错位经营[J];统计与决策;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延平;;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市场发展问题探析——以凤凰县为例[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祁新华;陈烈;董观志;;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唐本安;陈春福;邱彭华;;生态海南生态位理论初步探讨[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束伟星;;关于城市土地经营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建设规范的土地市场论文集[C];2002年

5 王辉;;城市化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初探[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6 马欣;黄安永;;扭曲的城市土地供应[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7 杨重光;;论城市土地制度的二次改革[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王文革;;论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强制性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曲士军;;必须重视内陆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7年

10 孙辉;;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与管理[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剑锋;生态位理论与错位经营[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2 ;各城市土地周出让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3 首席记者 杨应奇;城市土地咋成了“压寨夫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4 朱少东;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N];兵团日报(汉);2004年

5 王南桂;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艾梅;科学运营城市土地企业政府各司其职[N];广东建设报;2004年

7 记者  苏天瑞;全市经营城市土地工作会议召开[N];商丘日报;2006年

8 主讲人 王文革;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解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各城市土地周成交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10 蒙毅 程本初 黄茂军(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城市土地证券化 投资开发模式初探[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贵军;基于产业生态位视角的券商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王振山;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艾建国;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经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4 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小铁;转轨中的中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8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马安胜;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土地协调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春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夏琼;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小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鹏;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唐睿;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的TPL竞争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纪亚东;生态位理论在音乐类选秀节目经营管理战略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6 陈映江;高等学校学科生态位理论构建与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7 粟辉;城市土地可整理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乔叶建;城市土地供应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任文香;青岛市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张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0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