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学习与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基于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多边合作视角
本文关键词:组织间学习与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基于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多边合作视角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基于组织间学习理论,从物流企业与供应链成员多边合作的视角探讨了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机理,据此构建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多边合作中知识吸收能力、组织间学习与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模型。研究指出供应链中集成了知识的获取、共享与创新,其本质上是一个一体化的学习系统,只有不断提升系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整个供应链获得领先的竞争优势。在多边合作中组织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组织间学习会产生正向影响作用,通过组织间学习,知识将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实现共享及创新。知识共享与创新最终会对供应链价值创造产生正向影响。多边合作中合作伙伴间的知识是一个由隐性到显性的不断更替与循环的过程,能促进供应链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建立知识治理机制是确保组织间学习成效的必要保障。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organization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value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betwee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supply chain members, and constructs the knowledg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knowledge acquisition, sharing and innovation are integrated in the supply chain, which is an 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 in essence. Only 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ystem can the whole supply chain gain a lead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knowledge absorption abi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Knowledge will be shared and innovated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will ultimatel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value cre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The knowledge among partners in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is a tacit to explicit one. The process of disconnection and circul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upply chain, 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knowledge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无锡开放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JY010) 江苏开放大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6SSW-Y-022)
【分类号】:F253;F2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知识作为组织参与竞争的一项核心资源已被众多企业所认可。知识在学术界通常被视为一般的规律或经验的累积,知识可以分布在整个供应链中,这大大超越了原有组织的边界,成为组织获得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供应链多边合作中组织间通过学习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长利;赵常宁;刘丹;兰鹰;;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创造影响因素Fuzzy DEMATEL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6年05期
2 戴建平;骆温平;;物流企业与供应链成员多边合作价值创造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5年07期
3 陈伟;潘成蓉;;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创新效应分析——关系和信任导向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5期
4 张洁;戚安邦;熊琴琴;;吸收能力形成的前因变量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5期
5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6 和金生,熊德勇,刘洪伟;基于知识发酵的知识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2期
7 彭灿;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与组织间学习[J];科研管理;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建平;骆温平;;组织间学习与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基于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多边合作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2 于永达;陆文香;;风险投资和科技企业创新效率:助力还是阻力?[J];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08期
3 刘洁;梁淑茵;何小文;;组织惯性、网络位置与双元技术创新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数据[J];软科学;2017年07期
4 许广永;郝红美;;交互关系质量、核心企业领导力与创新能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綦勇;李思晗;石俊国;;纵向关系网络中结构洞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7期
6 吴晓云;王建平;;网络关系强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创新模式的双重中介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7期
7 刘树龙;李靖华;林莉;;基于信任的结构洞信息收益获取机制:一个嵌入式案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2期
8 徐淋;吴颍宣;刘春林;;基于董事关联网络的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9 王敬斋;;结构洞视角下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塑造[J];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10期
10 熊捷;孙道银;;企业社会资本、技术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可;何桢;王瑞;;供应链关系质量与企业创新价值链——知识螺旋和供应链整合的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5年01期
2 简兆权;韩昭君;霍宝锋;;供应链视角下网络镶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10期
3 盛小平;黄丹;;竞争情报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4 陈伟;张旭梅;;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11期
5 杨海儒;翟海燕;;国际企业家精神对国际化知识获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6 王敏晰;;供应链联盟跨组织知识管理技术平台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7 计国君;于文鹏;;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动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1期
8 林岩;;汽车生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知识创造[J];科研管理;2010年03期
9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10 李伟;聂鸣;李顺才;;企业家精神对外部知识能力及网络能力的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浩然;李垣;谢恩;;不同技术差异条件下组织间学习过程的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7年04期
2 邓雪;高寒;;产学研联盟内组织间学习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刘霞;陈建军;;网络联结、组织间学习与产业集群能力增进——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11期
4 张彦明;李葳;胡艳婷;;关系资本对R&D联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廷柏;企业联盟内的组织间学习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邓雪;企业战略联盟组织间学习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2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3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