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特征
本文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转型 均衡度 时空特征 长江中游经济带 出处:《资源科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多维度、多时序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特征刻画,是深刻揭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规律,高效管控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城镇建设用地转型内涵出发,构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特征识别框架,采用转型幅度、转型速度、洛伦兹曲线等对长江中游经济带1990-2015年间城镇建设用地转型时空特征进行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转型来源结构的时序变化显著,耕地占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持续减小,林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则逐渐增大;研究期间,出现将耕地转为其他用地再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相式"侵占耕地现象;(2)城镇建设用地经历了高速但不均衡的转型过程,其中面积增幅为153.34%,转型幅度为0.62,基尼系数为0.53;受特定社会经济环境及政策动态的影响,转型幅度、转型速度在时序上经历了"减-增-减"的变化过程;(3)转型幅度高值区呈"两横三纵"的分布格局,与区域内主要公路、铁路线路走向高度吻合;转型速度高值区呈左斜"H"型分布;(4)转型幅度与地形起伏度成反向变动关系,转型速度随地形起伏度的上升先增后减;城市群地区转型幅度高于非城市群地区,而转型速度则恰好相反。
[Abstract]: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dimension and multi-time sequen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law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ormation and effectively manag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using the transformation range, transformation speed. 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economic belt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1990 to 2015 was carried out by Lorentz curve. The time seri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ource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 The propor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new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e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forest land and other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gradually.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phenomenon of "shif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other land and then turning it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ppeared. (2)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erienced a high-speed but unbalanced transi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increase of area was 153.34, the range of transformation was 0.62and the Gini coefficient was 0.53;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policy dynamics, the range and speed of transformation have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decrease-increase-decrease" in time seri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wo horizontal and three vertical" in the high value area of the transition range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ain highways and railway lines in the region. The high value region of the transition velocity is the left-oblique "H" type distribution. (4) the range of transition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topographic fluctuation, and the speed of transition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pographic fluctu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urban agglomeration, but the speed of transformation is opposit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04)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快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破解由以往不尽合理的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城市无序扩张、耕地流失、城市雾霾等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问题,寻求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已成为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1,2]。作为区域人口及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粗放型利用问题突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许小梅;甘肃省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及管理对策[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3 邓楚雄;谢炳庚;王梅;罗梅芳;李凤;;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J];经济师;2011年08期
4 陈俊科;杨红;;新疆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2年02期
5 国也;;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24期
6 邱道持,刘力,曹蕾,粟辉;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模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邵建英;王珂;赵小敏;肖志豪;;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05年06期
8 金丽馥;左笑诚;;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研究[J];调研世界;2006年02期
9 邵建英;王珂;肖志豪;赵小敏;;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安祥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及其预测——以山西省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妍;吴克宁;汤怀志;;高安市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怀录;寇明哲;薛凌霞;;西部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研究——以甘肃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廖和平;王永德;邱道持;;城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模式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4 吴学伟;张延波;许彤丽;;遥感技术监测城镇建设用地的方法分析[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韦素琼;林芳;;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刘梅姜;王余沛;;长汀县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探讨[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7 朱明仓;杨韬;;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预测模型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朱明仓;杨韬;;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预测模型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蓝丁丁;韦素琼;;晋江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及驱动机制分析[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10 黄秋燕;严志强;;GIS支持下的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格局研究——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建;西藏城镇建设用地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中华建筑报;2006年
2 张兴利;德州为小城镇建设用地定“框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王平会;防止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谭绍军 周云峰 通讯员 蒋亮;平口镇走出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路子[N];益阳日报;2014年
5 杜运启;浅谈小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与管理[N];兵团日报(汉);2001年
6 新华;小城镇建设用地要妥善规划[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7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刘文甲;摆正耕地的“供”“求”关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丰旭升 龚东辉;谷城小城镇建设用地招招致胜[N];农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评论员;改革创新的开拓勇气[N];遵义日报;2010年
10 季忠义;沛县做好小城镇建设用地服务[N];江苏经济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兴强;成都小城镇建设用地碎化与整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青恩;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一涵;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选择与空间用地布局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卢雪娇;惠安县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雷锦芬;福鼎市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6 郑云云;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高健;常德市城镇建设用地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敏;城镇建设用地的战略需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石频;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红伟;张家界市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4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6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