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基础设施超常规发展的土地支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04:14

  本文关键词: 基础设施 土地 制度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出处:《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过去20多年,中国基础设施获得超常规发展,现有文献主要强调政治激励影响。而本文发现,土地制度结构变迁是一个重要线索,中国基础设施超常规发展是土地制度结构变迁的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本文在理论上证明,在一个政治集权经济分权以及土地公有制的经济体,除政治经济激励外,地方官员通过调控土地出让价格所形成的自我融资机制是影响一个地区基础设施最优供给量的主要因素,而该机制能否形成取决于一国的土地制度结构,这有助于从理论上解释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基础设施差别。在实证上,我们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土地支持假说成立。本文的工作意味着,中国基础设施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确实为其超常规发展贡献了主要力量,但由于该模式自身的一些缺陷,目前正面临着重要转型,出路是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此外,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具有复制推广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基础设施瓶颈的更广泛意义。
[Abstract]: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infrastructure of China has developed beyond normal.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ainly emphasize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incentives. Howeve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change of land system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clue. The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is an explainabl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l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proves that in an economy with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economic decentralization and land public ownership. In addition to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centives, the self-financing mechanism formed by local official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price of land transfer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optimal supply of infrastructure in a region. The formation of this mechanism depends on the structure of a country's land system, which helps to theoretically explain the infrastruc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Empirically, we u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to find out. The work of this paper means that the "land for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a's infrastructure has indeed contributed the main force to its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but due to some defects of the model itself. At present, it is facing 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the way out is the land system reform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China's experience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wider implications for replication and for help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eliminate infrastructure bottleneck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基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民族地区政府角色转换问题研究(15JD710030)”的支持资助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葛扬,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210093,电子信箱:geyangnd@sina.com;岑树田(通讯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邮政编码:530022,电子信箱:563545762@qq.com。本文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谦;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J];四川财政;2000年10期

2 吴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应该发挥的作用[J];投资研究;2000年12期

3 黄晓明;西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J];城乡建设;2000年10期

4 ;南京今后10年投入1000亿建设基础设施[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6期

5 小丛;“十五”期间天津将投巨资建设基础设施[J];中国建筑防水;2001年03期

6 吴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应该发挥的作用[J];财政研究;2001年02期

7 王行治;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之我见[J];城乡建设;2002年09期

8 谭继亮;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J];基建优化;2002年05期

9 王建玲;小城镇基础设施性质与多元化筹资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王保乾,李含琳;如何科学理解基础设施概念[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欧阳;;谈市政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2 韦丽云;;广西沿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探析[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代英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若干对策[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4 温桃;项英辉;;促进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基础设施投资民营化问题研究》课题组;马秀岩;;基础设施投资民营化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C];2008年

6 陈树文;史天娇;;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管理创新与举措[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7 张军;;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现状与评价[A];2011年冬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8期)[C];2012年

8 徐彦夫;谷小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启动民间投资的探讨[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9 孙奇;;3R原则下的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对策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罗必良;;基础设施的管制放松及其市场化[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如东工商局 杨旭 薛海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N];江苏经济报;2012年

2 闫党恩;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性[N];西藏日报(汉);2012年

3 本报记者 袁弘;基础设施项目全面突破 公建配套项目整体推进顺利[N];成都日报;2012年

4 李呈祥 杨荣保;2300多万元助力兴隆基础设施建设[N];承德日报;2013年

5 本报赴老挝特派记者 韩硕 暨佩娟;老挝期盼改善基础设施[N];人民日报;2013年

6 记者 何秋平;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N];西藏日报(汉);2013年

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N];和田日报(汉);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艳;基础设施:搭建幸福“新阶梯’[N];鄂尔多斯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巍;我省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对接首都[N];河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赵贤钰 通讯员 薄承 赵紫晨;天津港 20亿夯实基础设施建设[N];滨海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宏恩;转移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政策选择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邓淑莲;政府与基础设施的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4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5 彭清辉;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蒋时节;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8 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9 纪玉哲;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李玉龙;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绩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家容;基础设施市场化供给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邱曼京;鄂尔多斯市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周亚静;中俄两国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吴莎莎;基础设施BOT项目特许权期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雷麒;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陈少阳;PPP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吴园园;基础设施、区域异质性和城乡差距[D];山东大学;2015年

8 赵丹;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魏一冰;焦作市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莹莹;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7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67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