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潜力模型 IDW CTCSTP 武汉城市圈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引入人口重心、GIS网络分析及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由此测算城市潜力值,以定量测度2002~2013年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并结合IDW空间插值法和CTCSTP算法揭示出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相互作用总强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武汉市增幅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与孝感-鄂州-黄石形成显著的轴线式发展格局,其余城市始终为空间联系弱区地带。(2)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日趋强劲,辐射范围逐年扩大并呈现一定的"圈层式"分布,其余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仅孝感市略显对外辐射趋势。(3)整个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显著的"西南部低、北部高、东部适中"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其重心由南向北转移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特性显著。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population gravity center, GIS network and time sequence 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modify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method, which estimates the potential value to measure the city, 2002~2013 Wuhan city circle city spatial interaction strength, combined with IDW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CTCSTP algorithm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uhan city circle of the city and other city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otal strength of the overall growth trend, of which Wuhan city i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city, the Xiaogan - Ezhou - Huangshi was formed the axis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rest of the city is always weak spatial contact zone. (2) Wuhan City, the increasingly strong leading role of radiation, radiation the scope has expanded each year and show a "circle" distribution, the rest of the city leading role is weak, only Xiaogan city slightly external radiation trend. (3) the regional spatial interaction performance There are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southwest, high north and moderate East",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is shifted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the un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School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339,41571514)~~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高级空间组织形态,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用于描述和表达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其强弱可以强化或削弱空间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群竞争力强弱及其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对城市群整体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2]。随着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江苏;骆华松;胡志丁;;城区与郊区空间相互作用动力机制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5期
2 李红启;;基于Wilson模型的物流空间相互作用[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3 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4 汪阳红;;城市群治理与模式选择[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2期
5 杨迅周,杨延哲,刘爱荣;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6 吴传清;;世界城市群概览[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4期
7 任雨来;天津:定位京津冀城市群[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5期
8 王乃静;国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及经验新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9 尹洪妍;;城市群战略与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朱英明;;创新环境、学习区域、集体学习与城市群竞争力研究[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山;王铮;;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荣增;耿明斋;覃成林;;第八章 城乡统筹与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陈群元;尹长林;;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研究——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4 宫媛;师武军;郑向阳;张丽梅;;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协调途径探讨——北美城市群经验及对环渤海城市群的启示[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贡生;;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静;彭,
本文编号:1481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8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