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尺度的关天经济区人口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与差异
本文关键词: 人口分布 时空格局 不同尺度 关天经济区 出处:《人文地理》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关天经济区为案例地,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将市、县、镇三个尺度的人口空间变化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究不同尺度的人口时空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尺度间差异。研究表明:1在人口空间格局上,市级层面西安市是经济区人口分布的核心;县级层面区域人口沿渭河呈带状分布格局;镇级层面人口以西安为中心沿交通轴线向外围递减;2经济区人口格局整体呈现空间集聚趋势,并在各尺度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市级层面,区域人口加速向西安集中;在县级层面,人口主要向地级市市区集中;在镇级层面,出现两种人口集聚路径:一是地级市市区内,人口大量向近郊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快速缩减,郊区化特征明显,二是在市区外围,人口明显向各县城集聚,绝大多数乡镇人口下降。
[Abstract]:Taking Guantian Economic Zone as a case study, using spatial statistical tools, the spatial changes of population on three scales of city, county and town are brought into the unifie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popul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different scales are explor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Xi'an is the core of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economic zone at the city level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Weihe river at the county level. At the township level, Xi'an is the center of popul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pattern of the economic zone is decreasing along the traffic axis. The population pattern of the economic zone shows the trend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s a whole, and shows obvious differences among the scales. At the municipal level,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accelerates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Xi'an; At the county level, the popula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prefecture-level urban areas; at the township level, there are two way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first, in the prefecture-level urban area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gather to the suburbs, the central urban population shrinks rapidly, and the sub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 Second, in the urban periphery, the population obviously to the county towns, the vast majority of township population declin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610011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9,41401180)
【分类号】:C924.2;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吕恩;;我国经济区和经济区划问题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 秦尊文;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3 潘琦;关于建立广西左江沿边经济区的思考[J];学术论坛;1993年05期
4 石青;;关中-天水经济区体育赛事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6期
5 吕月良,施季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杨红文;;法治建设与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探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2期
7 丁德科;;关于西部建设军地融合综合配套改革经济区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周英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比较研究[J];创新;2009年11期
9 何炜;;关中—天水、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比较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何炜;;关中—天水、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比较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永平;周亮;王世金;;低碳经济与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整合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杨波;;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贾占军;;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助推关天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梁鑫;周宏;;统筹城乡发展 稳固“关天”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冀源溪;;推动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体制创新研究[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7 霍卫平;;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规划经济区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建议——民革天水市委会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樊卫宾;;天水及陇东南地区经济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彭国斌;李冠中;;试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进程中宝鸡天水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一体化建设[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章;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记者 尹婷婷;上半年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增长15.3%[N];成都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欣瑶;全省高校支持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吕晟君 邵其珍;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兰西经济区建设[N];兰州日报;2012年
5 时报记者 张维维;空港经济区变身宜居现代新城[N];滨海时报;2012年
6 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考晓东 孙晓亮;创新驱动经济区持续稳定发展[N];潍坊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筠;北部湾经济区交上一份“优异”答卷[N];南宁日报;2009年
8 孙连山;辽滨经济区经济建设实现首月开门红[N];盘锦日报;2009年
9 郑荣;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获重大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志良 雷和平 通讯员 李丹;人行西安分行 多措并举支持经济区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荔;经济区客运量预测与综合枢纽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王傜萱;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董欣;网络化: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发展策略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汤奇峰;四川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镉生态安全性预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秉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郭婷婷;厦漳泉经济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3 刘承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情况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黄馨;陕甘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文美;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瑞娟;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宋帅邦;新疆乌昌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8 吴晗;呼包银榆经济区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张朱峰;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结构与动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小娇;基于中心腹地视角的经济区范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20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52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