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进历程与改进思路
发布时间:2018-03-17 16:13
本文选题:保障性住房政策 切入点:公共服务均等化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俗话说:“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要让2020年小康社会后的城镇居民能够住上符合标准的更加有利于健康的住房。”可见住房保障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住房问题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因此政府要准确把握当前的城镇住房矛盾,努力完善住房公共政策,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所以,论文从马克思主义的住房观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公平分配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典型国家保障房政策的比较分析,以此来梳理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成效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试图找到问题的成因并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改进,进而构建一个更适合目前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住房政策体系。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的必须性的研究和针对世界典型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制度的研究。我国自2010年全面推进住房保障政策开始,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演进、政策内容、成效评估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和论证。本文从以上国内外研究成果出发,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结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规范研究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并结合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进行深度剖析。本论文一共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对各种相关理论的梳理、政策的分析研究还有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剖析;后一部分则是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并试图建立更适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新体系。论文一共分为七章,具体介绍如下:第一章:绪论。通过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研究背景介绍,探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问题,并从中发掘本论文将要研究的创新点和方向,并介绍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写作框架。第二章:住房保障的理论依据以及住房理论指导下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包括马恩经典作家的住房理论阐述,西方其他马克思主义住房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与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理论与住房公平,住房“过滤理论”与住房政策,住房“需求理论”与住房供求关系,居民收入的住房消费比例与需求层次理论等。此外还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基本内涵进行解读。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其进行历史的追溯,明确其定义及边界、内涵,明确社会保障的意义,问题的实质,以及体系政策制定的必要性。本章通过对国内政策按时间进行纵向比较,按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梳理国内政策的演进,总结国内政策的优劣,归纳其异同,为之后问题的提出和政策探索奠定基础。1994年至2015年,这二十年来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经过结合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内容调整,已基本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并且这一政策体系由横向上的各个具体政策和纵向上的中央和地方及各部委政策构成。由国务院下发宏观政策指导,各部委再根据总的指导方针,依据规划目标和要求制定进一步的具体内容并进行监管和考核。本章对中央层面出台的住房保障政策进行三维扫描,通过“图表”形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脉络和体系特点,为之后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和提供借鉴。住房保障政策在各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的学科领域,包括:马恩经典作家的住房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理论和学科。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住房保障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是进一步研究住房保障问题和制定住房保障政策的理论基石。第三章: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进历程研究。包括两部分:发展阶段(1990年代初~2006年):我国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从开始摸索到初步形成;以及深化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和住房保障制度持续扩大和不断完善。第四章:我国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的成效与问题。本章主要是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研究入手,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此为基础找到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改革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保障,一些过去制订出台的有关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管理的旧法律法规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进行修订和修改;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发展需要制订一些新的法律法规等。当前尤其是规范全国住宅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大法--《住宅法》、《住房保障法》等尚未制订出台,这对政府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实践运作、提高管理水平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第五章:国外典型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比较研究。本章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研究与设计确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参照系,并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从各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化阶段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保障性住房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政策的演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住房问题经常体现为绝对性的、结构性的短缺。但是也受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因而为解决不同时期的住房问题而制定的政策也一定有规律可循。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由于住房商品的特殊性,不能只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虽然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主张自由竞争和市场调节,但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者的政府必须要兼顾到社会公平,必定成为本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责任主体。必须立法先行。根据不同的保障阶层制定多层次的保障政策。健全创新配套体系,给予制度支持。第六章:探索住房保障政策创新机制。本章的目的是探索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机制体制创新之路,设计与之相关的政策的改革路径,探讨相关的工具选择,以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构造既有理论基础又符合中国发展实践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住房实物配租、配售,或租金补贴、购房补助等方式,以支持租赁使用为主,对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收入线的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城镇家庭收入分组方法来划分确定)提供住房支持的公共住房制度。在经济新常态下,住房保障这个系统的问题,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处于低谷,存量房屋滞销的情况下,为由“补砖头”向“补人头”方式转变,提供了契机,同时,与之相联动的金融的支持和政府的职责也应该同步变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
本文编号:1625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62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