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型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城镇化扭曲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扭曲效应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有关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估计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和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扭曲效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则对城镇化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中间品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城镇化的扭曲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由单纯的要素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是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的潜在收益在于,若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配置结构得以有效改善,则能够促进二者建立良性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construct a functional model of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cost f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ramework of element substitution.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spat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14, the effects of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urbanization distortion a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apital and energy biase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significant distorting effects on urbanization. Lab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distortion of urbanization, while intermediate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no significant distorting effect on urbanization. I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o change from pure factor driving to innovation-driv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llows innovative resource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ich is in essence beneficial to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industrial policy lie in, If the colloca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it will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benign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advancement, and the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常态下FDI的退出机制研究”(2015M582623),项目负责人:宋炜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产业组织网络范式下区际产业转移行为与绩效研究”(14YJA790090),项目负责人:周勇;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网络嵌入与匹配性选择视角下的区际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无编号),项目负责人:周勇
【分类号】:F224;F29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玺;张勇;;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2 许江萍;;技术进步:环境·机制·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7年03期
3 许质斌;;技术进步机制浅析[J];科学管理研究;1988年01期
4 杨德荣;;什么是技术进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8年06期
5 塔玉铭,张书伟;技术进步模式的探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年02期
6 杨东占;;技术进步过程论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1989年02期
7 王国兴;发展中地区的有效依靠——全面渗透技术进步[J];科学学研究;1990年01期
8 Paul E.Gray ,李正芳;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J];世界科学;1990年05期
9 周本顺 ,曾剑光 ,尹志科;使技术进步成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唯一途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目标模式与发育政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0年02期
10 龚绍林;;技术进步:主体转换与组织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管汉晖;技术进步服从于经济规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王春生;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4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技术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陈杰;技术进步项目挑大梁[N];嘉兴日报;2011年
6 蔡肖兵;技术进步的代价[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卫东;技术进步是就业的福星还是灾难[N];科技日报;2013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陈继军;多晶硅:脱困的希望在技术进步[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孙涤;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动力[N];;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艳秋;基于技术进步实现指数的制造业技术进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何暑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刘志恒;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化机理和政策激励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6年
6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潇;有偏技术进步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倪佩;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追赶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f,
本文编号:1647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64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