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格局及优化路径
本文选题:城市人居环境 + 竞争力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摘要】:从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生态、居住、生产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运用AHP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解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依托Arcgis平台,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基于人居环境竞争力特征进行区域归类,并借助箱型图,对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领域及区域类别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1)竞争力分布中,浙赣线江西段沿线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京广线沿线城市的居住、公共服务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居住、公共服务竞争力空间格局具有高度相似性。区域中心及副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环境竞争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2)综合竞争力二级以上等级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环鄱阳湖地区,包括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南昌,以及省会城市武汉、长沙。(3)四类空间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优劣格局十分清晰。第1类区域围绕省会等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分布,生态环境具有最优竞争力,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最劣;第2类区域多为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强势竞争力集中于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领域,而休闲环境为最劣势;第3类区域多为临山型城市,具有最优异的休闲环境竞争力;第4类区域以老工业城市居多,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拥有相对优异的竞争力。最后,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出发点,基于格局、类别特征等提出了涵盖现实特征、发展定位、重点措施等内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提升路径选择。其中,第1类区域定位为生态优异的山水园林城市;第2类应以营造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为重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慧转型,打造为智慧高效的综合都市;第3类区域建议以良好的休闲环境作为特色人居环境建设的切入点,有序推进对居住、生产、生活空间的综合整治,致力建成休闲舒适的中小田园城市;第4类区域按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要求,重塑城市形象,建成安居乐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mpetitiveness, the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s brought into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HP and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Arcgis platform,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compet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and with the help of box map, the field and regional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are explored.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etitiveness, the cities along the Zhejiang and Jiangxi lines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ecological and leisure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while the cities along the Beijing-Guangzhou line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ublic service environmen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ublic service competitiveness is highly similar. Regional centers and sub-central cities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2) cities with more than two levels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Poyang Lake region, including Jiujiang, Jingdezhen, Shangrao, Yingtan, Nanchang, As well as the capital city Wuhan, Changsha. 3) four kinds of space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pattern is very clear. The first type of region revolves around regional centers such as provincial capitals, the distribution of sub-central citi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the best competitiveness, living, public servi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the worst; the second type of regions are mostly regional centers, sub-center cities, The strong competitiveness is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 of living, public servi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while the leisure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inferior; the third region is the most mountainous city with the best leisur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the fourth type region is dominated by the old industrial city.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ublic service environment has relatively excellent competitiveness. Finally, based on the pattern and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covers the realistic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key measures and so on. Among them, the first type is a landscape city with excellent ecology, the second type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an open space outside the cit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isdom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city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wisdom. The third kind of region suggests to take the good leisure environ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of the living,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in an orderly manner, and to devote itself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idyllic city which is comfortable for leisur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fourth region rebuilds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build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信息流的时空整合模式研究”(批准号:415011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自组织机理及调控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批准号:41571161)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菊新;杨晴青;刘亚晶;赵纯凤;李伯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人居环境演变及影响机制——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6年01期
2 杨晴青;李伯华;赵纯凤;曾菊新;杨琳;;城市意象视角下的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09期
3 丛艳国;夏斌;魏立华;;广州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人群及空间差异特征[J];人文地理;2013年04期
4 李业锦;朱红;;北京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以城市110警情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5期
5 吴箐;程金屏;钟式玉;李宇;;基于不同主体的城镇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特征——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6 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7 晋培育;李雪铭;冯凯;;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11年10期
8 黄茂兴;高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环境竞争力问题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林寿富;;区域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坤鹏;;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来自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对比与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晴青;朱媛媛;陈佳;高岩辉;李伯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格局及优化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2 李航;李雪铭;田深圳;李松波;赵朋飞;;城市人居环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机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7年07期
3 谭立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4 龙冬平;柳林;周素红;杜方叶;宋广文;肖露子;;地理学视角下犯罪者行为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7期
5 赵大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供给水平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6 LU Huiling;ZHOU Lihua;CHEN Yong;AN Yiwei;HOU Caixia;;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eco-economic system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in Yanchi Coun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7年03期
7 李贽;张莉;;对首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高家骥;阎岩;崔菁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年05期
9 郭国峰;范燕;;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特征与差异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10 李陈;;中国36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铭;张英佳;高家骥;;城市人居环境类型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9期
2 李雪铭;田深圳;张峰;杨俊;张春花;;特殊功能区尺度的人居环境评价——以大连市10所高校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02期
3 刘欣;王永清;;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现状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4年01期
4 李陈;杨传开;张凡;;基于人—地关系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3期
5 李雪铭;张建丽;杨俊;张力;;社区人居环境吸引力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6 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7 马婧婧;曾菊新;;中国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研究——以湖北钟祥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8 杨俊;李雪铭;李永化;孙才志;王方雄;;基于DPSIRM模型的社区人居环境安全空间分异——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9 林达义;李鹏;;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成因及治理[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于涛;肖国珍;;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毅存;城市人居环境中的立体绿化[J];北京房地产;2000年03期
2 娄焱;宫小明;;白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创建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J];城乡建设;1997年11期
4 刘颂,刘滨谊;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5期
5 李王鸣;陈晓平;陈怡平;李疏贝;;城市人居环境的分析与客观评价[J];浙江经济;1999年07期
6 王洪辉,翟露静;“非典”引发我们对城市人居环境再思考[J];城市;2003年06期
7 唐赤华;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问题初探[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斌;;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途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6期
9 邬冰;;丹东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雪铭;倪玉娟;;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文华;李雪铭;;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倪玉娟;李雪铭;;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杜婷;;长三角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与旅游业协调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熊鹰;;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于翔;韩昊英;王倩雯;;宜居城市的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6 赵林;韩增林;马慧强;;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时空变化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史晓霞;杨宝祝;;阳台农业——城市人居环境中的低碳新理念[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海云;打造优美环境 构建宜人之居[N];酒泉日报;2007年
2 鲍丹邋王丽峰;山西晋中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杨林 (作者系市政协主席);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同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紧密结合起来[N];酒泉日报;2007年
4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张文寿 周勤;优化城市人居环境[N];酒泉日报;2007年
5 记者 刘睿;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N];商洛日报;2006年
6 YMG记者;加快改造建设步伐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N];烟台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杨青山;搞好南塬综合治理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N];渭南日报;2008年
8 邱海鹰;华蓥倾力打造城市人居环境[N];广安日报;2008年
9 记者 赵改荣 实习生 贾欢;加快推进旧城改造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N];新乡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武爱萍;楚雄市着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N];楚雄日报(汉);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珊;中等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2 司莲花;山东省主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李娜;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婉娜;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隋丽丽;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变化及经济效应的数量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翟建青;城市人居环境与产业结构关系定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华祯;厦门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曾英;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芸;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5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78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