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瓶颈与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18-04-23 02:14

  本文选题:新生代农民工 + 就业特征 ; 参考:《改革与战略》2017年08期


【摘要】: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仍不够理想,重点表现在收入不高、岗位集中于制造业、劳动强度大、就业维权难度高等方面,而我国现行的体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城镇承载力等都是约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通过积极的制度改革,不断破解这些瓶颈约束。应构建就业平等的社会管理体系,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并努力创新就业培训和咨询机制,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镇中。
[Abstract]: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not ideal. The emphasis is on low income, concentrated job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 labor intensity, high difficulty in safeguarding employment rights, and so on, while the curr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employment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 and towns are the important bottlenecks restricting the employ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fore, must pass the active system reform, unceasingly breaks these bottleneck constraints.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employment equality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and basic living security system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the mechanism of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consultation should be innovated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better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tow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政府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H006H)
【分类号】:F249.2;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小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3 傅晨;谢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刍议[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4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5 陆海华;;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6 盛昕;;直面新生代农民工[J];中国社会保障;2008年06期

7 潘寄青;谭海燕;李娜;;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2期

8 陈锡文;;需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提供条件[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5期

9 丁志宏;;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J];兰州学刊;2009年07期

10 颜海林;周建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3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4 靳共元;吴青荣;;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叶云;王思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翠莲;;代际转换与需要满足:非正式组织对管理新生代农民工的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与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魏伟新;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转型潜力大[N];南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2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3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宝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邓思易;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珊;科学发展视野下云南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焦焦;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性就业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肖莹;新生代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9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789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0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