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文:
(1495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的协调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为此,本项研究选择了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公用性资源”并建立相应模型以评价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协调状态。结果表明,在全国7大区中,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南5个区条件相对较优,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状态相对较差。人地关系对应分析表明,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4个大区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突出,其中华东区的情况最甚,目前当地实际人地关系压力系数接近6.8,高出全国均值水平33倍。尽管西北和西南的人地关系压力状态远低于其他地区,但是由于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脆弱性,当地资源环境大规模开发同样面临严重挑战。作为全国资源环境基础最佳的地区,,目前东北区的人地关系依然保有较大演进空间,这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最后希望所在。
服务
E-mail Alert
RSS
收稿日期: 2004-10-01 出版日期: 2010-08-07
基金资助:
本项研究为国家科技部《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研究》和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共同支持。
作者简介: 张雷(1951-), 男,北京人,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 zhangl@igsnrr.ac.cn
引用本文:
张 雷, 沈叙建, 杨荫凯, 程晓凌, 姜 巍, 吴映梅.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6): 10-19.
ZHANG Lei, SHEN Xujian, YANG Yinkai, CHENG Xiaoling, JIANG Wei, WU Yingmei.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in China.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4, 23(6): 10-19.
链接本文:
或
[1] 金其铭等(编著), 人地关系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2] 张 雷. 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工业化, 商务印书馆, 2004.
[3]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4] 世界资源研究所等,世界资源报告2001~200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5] J.R. Craig, D.J.Vanghan, B.J. Skinner, Resources of the Earth, Prentice Hall Inc.Englewood Cliffs ,1988.
[6] A.麦迪森. 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 李德伟, 盖建玲(译),改革出版社, 1997.
[7] 张 雷.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地理学报, 2004, 59(2):311~319.
[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1.
[9] 范文谰. 中国通史简编, 人民出版社, 1964.
[10] 李 元. 鹿心社. 国土资源与经济布局, 地质出版社, 1999年.
[1] 戴俊骋. 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4): 526-532.
[2] 甄峰,席广亮,秦萧.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4): 402-409.
[3] 毕硕本, 计晗, 陈昌春, 杨鸿儒, 沈香. 地理探测器在史前聚落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18-127.
[4]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董明辉, 王亚力. 2001-2010年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356-363.
[5] 周扬, 李宁, 吴文祥, 吴吉东. 1982-201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 102-113.
[6] 秦伟山, 张义丰. 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9): 1401-1412.
[7] 孙东琪, 张京祥, 张明斗, 于正松, 胡毅, 周亮.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7): 1060-1071.
[8] 安·布蒂默, 周尚意, 吴莉萍, 张镱宸. 多元视角下的人地关系研究——在第32届国际地理大会上的主题演讲[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3): 323-331.
[9] 马丽, 金凤君.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紧凑度评价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1014-1020.
[10] 赵兴国, 潘玉君, 赵波, 和瑞芳, 刘树芬, 杨小燕, 李会仙. 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706-714.
[11] 樊杰. 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基本脉络的透视——对该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讨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4): 387-396.
[12] 秦志琴, 张平宇. 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4): 491-497.
[13] 张洁,李同昇,王武科.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6): 733-739.
[14] 段晓峰|许学工. 山东省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3): 342-346.
[15] 许旭, 金凤君, 刘鹤, . 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 1509-1517.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79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