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29 01:35

  本文选题:中性技术进步 + 偏向型技术进步 ; 参考:《经济评论》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加速公共资本的投放导致技术进步越渐朝向公共资本方向发展,进一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为实现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适度减少公共资本,尽快转向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非公共资本的轨道上来。
[Abstract]:Based on the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neut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decomposes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to the efficiency change effect of neut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Non-public capital enhanc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iciency effect, labor-non-public capital bias technology progress effect, public capital-non-public capital bias technology progress effect. On this basis, the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0 to 2014 shows that the elasticity of factor substitution in China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0 and less than 1,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is improved, while the productivity of public capital and non-public capital is decre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biased towards capital and non-public capital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public capital,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lowdown of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Further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government accelerates the investment of public capital, which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capital and further restrains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our own labor force, reduce public capital moderately, and turn to the track of relying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non-public capital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博士后基金项目“新常态下中国技术进步适宜性与生产率提升研究”(项目号:2016M60256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效应的统计测算与计量经济分析”(项目号:13ATJ001) 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项目“粤港澳离岸贸易合作助推广东自贸区建设”(项目号:99132-188233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1JJD810010) 打造“理论粤军”重大现实问题招标课题(项目号:LLYJ13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0BJL053)的资助
【分类号】:F224;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欣;当代技术进步的新特点[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4期

2 郭红波;鹤轮技术进步再迈新阶[J];中国橡胶;2000年01期

3 岳远新;济化获得“济南市‘九五’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J];山东化工;2001年02期

4 ;技术进步[J];上海工业;2003年02期

5 吴守忠;千方百计加快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格林;纺机技术进步亮相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一瞥[J];丝绸;2004年11期

7 张全红;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黄泽萍;;试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2期

9 ;腾飞的有色[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23期

10 王玺;张勇;;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管汉晖;技术进步服从于经济规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王春生;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4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技术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陈杰;技术进步项目挑大梁[N];嘉兴日报;2011年

6 蔡肖兵;技术进步的代价[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卫东;技术进步是就业的福星还是灾难[N];科技日报;2013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陈继军;多晶硅:脱困的希望在技术进步[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孙涤;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动力[N];;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艳秋;基于技术进步实现指数的制造业技术进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何暑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刘志恒;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化机理和政策激励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6年

6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潇;有偏技术进步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倪佩;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追赶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f,

本文编号:1817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17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