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以贵州省为例
本文选题:城镇化 + 空间格局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2期
【摘要】: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及空间格局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在西部省份的实施策略。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子系统17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2000—2014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对贵州省各市州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贵州省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稳步上升状态,贵阳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市州;(2)2008年后人口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贡献率明显变弱,而且增速明显低于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水平;(3)贵州省城镇化总体呈现"一核两翼多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4)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变动主要在相对第二、第三与第四等级之间,2008年之前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为经济子系统,2008年之后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则为社会子系统。未来城镇化过程的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因此,今后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建设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spatial patter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western provinces. Taking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17 indexes of population, economy, space and society are selected,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9 cities and state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4 is evaluated by entropy method. Using Arc GIS10.0 software to visualiz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is rising steadily, as a whol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is rising steadily. Since 2008,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significantly weaker, and the growth rate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conomy. Spatial and social urbanization level in Guizhou Province, urbanization in general presents a spatial pattern of "one core, two wings and more regional development". 4)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urbanization changes mainly in the second place. Between the third and fourth levels, the driving factor of the pattern change before 2008 is the economic subsystem, and the driving factor of the pattern change after 2008 is the social subsystem. The key t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western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economy, space and social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328504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编号:2014262021)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媛媛;丁镭;黄克红;曾克峰;刘超;;宁夏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单晓娅;王婷;;贵州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陆大道;陈明星;;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4 何孝沛;梁阁;丁志伟;王发曾;;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5 杨璐璐;;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01期
6 杨剩富;胡守庚;叶菁;童陆亿;;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J];经济地理;2014年11期
7 王沣;张京祥;罗震东;;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困局的特征与机制——基于宁夏南部山区调研的探讨[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8 陈忠暖;高权;王帅;;中国省际城镇化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4年06期
9 马子量;郭志仪;马丁丑;;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10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李广宇;王成新;;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翟红梅;冯俊霞;韩伟;刘孟雨;;微咸水富氧灌溉对番茄生长、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光义;孙玉军;许昊;;杉木风景游憩林冠径与胸径关系研究[J];植物研究;2013年04期
2 顾亚亚;张世卿;李先勇;李志军;;濒危物种胡杨胸径与树龄关系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陈杰;郭屹立;卢训令;丁圣彦;苏思;郭静静;李乾玺;;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4 任学敏;杨改河;王得祥;秦晓威;刘振学;赵双喜;白宇;;环境因子对巴山冷杉-糙皮桦混交林物种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02期
5 王雪妮;孙才志;邹玮;;中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期
6 张晓玲;景慎好;;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黄文娟;李志军;杨赵平;梁继业;白冠章;;胡杨异形叶结构型性状及其与胸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0年12期
8 王盛萍;张志强;张建军;朱金兆;郭军庭;唐寅;;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次生植被物种分布的地形响应[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9 卢训令;胡楠;丁圣彦;范玉龙;廖秉华;翟元杰;柳静;;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10年21期
10 徐远杰;陈亚宁;李卫红;付爱红;马晓东;桂东伟;陈亚鹏;;伊犁河谷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乾;吕可文;李小建;;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空间格局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2 高晓黎;杨国安;李捷;;新疆特色马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优化[J];草食家畜;2013年03期
3 李传武;关颖;胡振宇;;安徽省近十余年市域综合实力的空间格局[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5期
4 陈嘉;韦素琼;陈松林;;近20年来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5 崔晓黎;新世纪我国大农业空间格局调整是当务之急[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1期
6 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7 方维慰;;中国信息化空间格局的态势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10期
8 姚士谋,陈爽;21世纪我国长江流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J];科技导报;2001年07期
9 崔晓黎;大农业空间格局调整是当务之急[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31期
10 张定;朱胜清;曹卫东;杨迎;;上海纺织服装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机制[J];热带地理;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善豪;;广西钦州市辖区城镇空间格局与发展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徐家鹏;;湖北省城乡统筹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张小平;刘效龙;;21世纪前十年山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基于县级行政单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刘福刚;;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空间格局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武敏;冯琼;;大都市信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南京市软件产业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周文娜;;上海大都市人口发展的空间格局挑战及规划应对[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8 李明玉;黄焕春;李春玉;;基于ESDA-GIS的延吉市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朱金;徐素;徐j;;长三角地区县级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因素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10 刘鸿雁;王怡;王红亚;;内蒙古中部半干旱区表土花粉的空间格局及其对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指示意义[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逐步形成“一区十园”空间格局[N];深圳特区报;2014年
2 记者 陈峗 刘e
本文编号:1916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91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