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城市哲学视域下的慢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4 16:38

  本文选题:城市哲学 + 慢城 ; 参考:《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论文聚焦当代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与矛盾,既借鉴西方发达工业国家于后工业社会语境中正蓬勃兴起的作为生活方式的慢城运动,又借鉴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曾经遭遇的、与三次工业化进程相伴而行的城市化困境,为刚刚进入工业化后期却又必须正面接受西方后工业社会发展模式挑战的中国从城市哲学层面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即“慢城建设”,期望在实践上为中国未竟的工业化建设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理论上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哲学话语。本文认为1999年于意大利小镇布拉兴起的“慢城”(Slow City)运动标志着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正在兴起,本文从城市哲学视域研究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慢城建设”。慢城建设的出现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空间生产形式。以城市哲学的相关思想和自然辩证法中快慢的辩证法原理分析慢城建设现象背后蕴含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探索慢城建设这种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启发人们在理论上思考城市哲学的新发展,探索慢城空间生产形态在生态文明时代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2010年11月我国第一慢城——南京高淳桠溪慢城建设实践及其他诸多后续的慢城建设实践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折射出全新的城市哲学思维。城市哲学是城市本质论、城市价值论、城市发展论的有机结合,是对“什么是好的城市,如何建构好的城市”做出系统的哲学探索。
[Abstract]: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slow city movement as a way of life that is booming in the context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 the developed industrial countries of the West.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light of urbanization experienced by the developed industrial countries in the West and accompanied by the process of the third industrialization, For China, which has just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has to accept the challenge of the western post-industrial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 it explores the new mode of urban construction from the level of urban philosophy, that is, "slow city construction". In practice, the author hopes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China's unfinished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and theoretically try to explore the city philosophy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low City" movement, which rose in the Italian town of Bra in 1999, marks the rise of a new mod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 new mode of urba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hilosophy-"slow City Construction". The emergence of slow city construction is a unique form of urban space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concept and ecological law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slow city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quick and slow dialectics in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city philosophy, and explores the new urban construction mode of slow city construction. Enlighten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 new development of urban philosophy in theory,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space production form of slow city in the a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first slow city in Nanjing in November 2010 and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slow city in Gaoshunyaxi, Nanjing, and many other follow-up slow ci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uniqu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Jian reflects a new thinking of urban philosophy. Urban philosophy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urban essence theory, urban value theory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ory. It is a systematic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what is a good city and how to construct a good city".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协商论坛;2004年02期

3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武夷山;;城市规模多大为好[J];科技导报;2007年13期

5 杨洋;谢凤华;;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6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7 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彭永清;;与城市和谐共存[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8 吴家浩;高少慧;许维栋;;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9 刘丽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李海俊;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振宇;城市规模上档次 长远发展添活力[N];雅安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中国50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下)[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胡双梅;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福磊;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与国家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韩绪;用民主设计塑造城市精神[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李颖智;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丁红艳;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陈Z,

本文编号:2018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018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