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相关比率、证券化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以山东省数据为例
[Abstract]: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by using Pagano model and financial function theory, and establishes the VAR model to Shandong financial correlation rati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uritization rat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tested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correlation ratio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hil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securitization rate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a two-way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financial correlation ratio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securitization rate is one-way Granger caus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orm a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hibits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aking the financial supply-side reform a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some targe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济南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832.7;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重恩;张琼;;用“已知”倒推“未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展望[J];新金融评论;2014年01期
2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域差异重要吗?——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3 姚耀军;;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4 赵勇;雷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生产率促进抑或资本形成[J];世界经济;2010年02期
5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相正;;浅议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科技经济市场;2017年07期
2 钱雪松;谢晓芬;杜立;;金融发展、影子银行区域流动和反哺效应——基于中国委托贷款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06期
3 姚敏;赵先立;;中国直接和间接金融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刘晓玲;罗荣华;;基于VAR模型下的金融发展在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效果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吴春贤;张静;;金融发展与现金股利政策分析——基于融资约束与自由现金流的检验[J];商业研究;2017年06期
6 田菁;;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再检测[J];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06期
7 陈怡安;;中国海归回流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7年03期
8 赵奇伟;许长丰;;金融发展中的商业信用与中国企业成长——对Allen金融发展悖论的再思考[J];南大商学评论;2017年01期
9 魏_g;;商业银行税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10 唐ZM婧;韩廷春;;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德明;李晔;史晋川;;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2 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1年07期
3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顾乃华;朱卫平;;府际关系、关系产权与经济效率——一个解释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5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Does the Chinese Counterexample Exist?[J];China & World Economy;2010年05期
6 于永达;吕冰洋;;中国生产率争论:方法的局限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赵勇;雷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生产率促进抑或资本形成[J];世界经济;2010年02期
8 朱承亮;岳宏志;李婷;;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985~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9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10 包群;阳佳余;;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J];世界经济;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鸿军;戴昌钧;;生产率增长与体面劳动的关系解析[J];前沿;2013年07期
2 冯海发;我国农业总生产率的具体计算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87年06期
3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测度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J·布拉德福德·德隆,龚伟同;脆弱的生产率增长之源[J];商务周刊;2003年19期
5 杜宽旗,蒙肖莲;生产率增长的需求和供应分析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6 金剑;蒋萍;;生产率增长测算的半参数估计方法:理论综述和相关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7 曲建君;;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比较[J];经济师;2007年02期
8 金剑;蒋萍;;生产率增长测算的原子论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年11期
9 王荧;;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解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张庆昌;;工资、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1979-2009[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剑;蒋萍;;生产率增长测算的半参数估计方法:理论综述和相关探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戴昌钧;;以生产率增长为导向,实现上海经济形态的转型[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4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5 吴延瑞;;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6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7 李强;聂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级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超;陈涛;;HPC生产率模型的合成[A];四川省通信学会Ip应用与增值电信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10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正信;生产率增长带来新问题[N];经济日报;2003年
2 文雪梅;美经济界开始警惕生产率增长放缓[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郎楷淳;IT为美国经济挑担子?[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逢佳;美国生产率表现强劲为联储宽松政策提供空间[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李宁燕;IT投资下降意味什么?[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记者 袁蓉君;安永:提高生产率是释放中国经济潜力的关键[N];金融时报;2012年
7 本报华盛顿特约记者 李正信;美国生产率下跌引起总统关注[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哲;安永:提高生产率是释放中国经济潜力的关键[N];中国贸易报;2012年
9 徐斌;美元走强意味着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戴昌钧;上海要主动向更高级经济形态转型[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国珍;结构变动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金剑;生产率增长测算方法的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张充;吉林省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5 程永毅;生产率增长、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衡沙;中国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限效应:理论与实证[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健;激励性规制强度对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3 范云轩;服务业生产率增长区域性差异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4 王靖青;进口投入品质量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年
5 陈志斌;江苏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熙;中国工业部门生产率变化与要素配置效应[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清江;石化上市企业纯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张冬;效率资本对中国各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9 陈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伟;工业化与江苏区域农业生产率增长[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4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14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