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发展与协调性研究
[Abstract]:While promoting th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resourc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rought serious coercive effects to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also bring significant restraint effect to the speed and scale of urbaniz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nd using the mod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iz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1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v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and Tianjin is main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subsystems.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level in Hebei Province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ubsystem. The water resources system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fluctuating except for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capacity subsystem. Although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iz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system in the three place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 different, bu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y are all at a high level of coordination. Based on thi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cooperation in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field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低碳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413016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网络关系嵌入下小型农田水利农户参与供给研究》(41501126) 中央高校业务基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的水资源保障研究》(2016B09714)
【分类号】:F299.27;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畅建霞,黄强,王义民,薛小杰;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熵的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11期
2 吴泽宁,王敬,赵南;水资源系统灰色风险计算模型[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3期
3 吴越;;浅议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J];河南水利;2003年06期
4 刘道祥;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西北水电;2003年01期
5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付强;水资源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探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6 王煊;田一梅;赵锋;王有栋;;水资源系统影响因子的结构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6期
7 王娟;马晓丽;;水资源系统调度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06年03期
8 张素珍;;水资源系统及其概念模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9 康永辉;王宝红;;线性规划法在水资源系统规划优化配置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0年14期
10 张士锋;陈俊旭;华东;孟秀静;;水资源系统风险构成及其评价——以北京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范明元;李福林;黄继文;高树东;;潍坊市“自然—人工”耦合水资源系统适应性评估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王栋;史运良;王腊春;;试析长江三角洲水资源系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金菊良;魏一鸣;;加速遗传算法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的若干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付建飞;王恩德;李维群;王毅;杨朝强;牛永效;;辽宁省水资源系统演变的初探[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黄f ;许文斌;郑建青;;多水源、多用户大型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A];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翠松;;山西省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定量评价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香云;罗格平;章予舒;陈屹松;;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基于Ⅲ型乘法频率曲线[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游进军;甘泓;王忠静;;分层水资源网络及其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立军;赵红弟;楼越平;;舟山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分析[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义高委员:开挖西洞庭湖大运河为长江经济带补足资源[N];人民政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广涛;模糊环境下水资源系统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于雪峰;工程模糊集理论在水资源系统中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礼兵;试验遗传算法研究及其在水资源系统问题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07年
4 韩晓军;可变模糊集理论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庆国;水文水资源系统计算智能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亚伟;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科;气候变化对美国麻州水资源系统供水量影响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孙弘颜;长春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婷;城市复杂水资源系统精细化配置[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隋立春;张掖市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系统的动态耦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朱长虹;基于多维临界调控理论的佳木斯市水资源优化配置[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磊;不确定条件下的水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于艳青;用水总量约束下的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优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雨;基于发展度与协调度视角的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7 邓烈武;关于我国水资源系统效能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马静;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冬冬;北京市人口—水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7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36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