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砖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这一发展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增强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一支新型的地缘政治力量。随着QFII、QDII制度的引入,我国资本市场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深入探究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间的联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股市联动的内涵,并从经济基础理论、市场传染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对股市联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从基本统计特征、价格发展趋势、收益率波动性和相关关系等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股市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分别选取中国沪深300指数、印度BSESN30指数、俄罗斯RTS指数、巴西Bovespa指数、南非指数作为相关各国的代表,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次贷危机时和次贷危机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的联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间是否存在滞后期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别考察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的短期冲击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和贡献程度。最后,根据五国股市波动的特征构建合适的ARMA-EGARCH模型,以研究中国股市与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确定他们的短期波动溢出方向。实证研究表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中国股市对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的影响微乎其微,印度、俄罗斯、巴西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也较弱。2008年次贷危机时,由于受羊群效应的影响,加之五国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较次贷危机前明显增强,相比之下,俄罗斯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更显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要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但强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股市间的联动效应呈增强趋势。然而联动性的增强在给中国股市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应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策略以迎合市场的变化,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管理者也应适时控制金融危机的冲击,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防止热钱的涌入,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关键词】:金砖国家 联动效应 股票市场 ARMA-EGARCH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10-11
- 1.2.1 研究方法10-11
- 1.2.2 研究内容11
- 1.3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11-13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7
- 2.1 股市收益溢出效应研究综述13-14
- 2.1.1 国外研究综述13
- 2.1.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2.2 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综述14-16
- 2.2.1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2.2.2 国内研究综述15-16
- 2.3 简要评论16-17
- 第3章 股市联动的相关理论基础17-20
- 3.1 股市联动的内涵17
- 3.2 股市联动的理论基础17-20
- 3.2.1 经济基础理论17-18
- 3.2.2 市场传染理论18
- 3.2.3 投资组合理论18-19
- 3.2.4 经济全球化理论19
- 3.2.5 金融自由化理论19-20
- 第4章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的比较分析20-26
- 4.1 股市的基本统计特征20
- 4.2 股市的价格发展趋势比较20-21
- 4.3 股市的收益率波动比较21-24
- 4.4 股市的相关性24-26
- 第5章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26-48
- 5.1 股市联动效应的研究方法26-29
- 5.1.1 股市收益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26-28
- 5.1.2 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方法28-29
- 5.2 数据选取与初步处理29-32
- 5.2.1 数据选取29-30
- 5.2.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0-32
- 5.2.3 VAR模型的构建32
- 5.3 股市收益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32-44
- 5.3.1 均衡关系分析32-34
- 5.3.2 因果关系分析34-36
- 5.3.3 协动关系分析36-44
- 5.4 股市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44-48
- 5.4.1 股市波动集群性和非对称性分析44-46
- 5.4.2 股市波动溢出效应检验46-48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8-51
- 6.1 结论48-49
- 6.1.1 股市收益溢出效应方面48-49
- 6.1.2 股市波动溢出效应方面49
- 6.2 政策建议49-51
- 6.2.1 投资者角度49
- 6.2.2 政府部门角度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69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69-70
- 后记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洲;;我国股市和楼市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基于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11期
2 舒立,景济南;“拖动战略”带来联动效应[J];中国机电工业;1999年02期
3 王宏涛;;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24期
4 刘亚;张曙东;;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效应: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J];科学决策;2010年08期
5 王海丽;;中美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07期
6 陶鑫;;关于中国沪深股市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年12期
7 谢瑞平;王艺明;;汇率干预的联动效应及对我国汇制改革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年18期
8 李宏宇;;证券市场中板块联动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7期
9 李晓 ,刘怡春 ,王学文;企业机制与金融体制改革的联动效应[J];经济问题;1991年10期
10 连飞;;金融开放条件下中美两国汇率与利率的联动效应——基于两区制门限协整的实证检验[J];金融发展评论;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万宁;中美联动效应明显 美3D打印股继续上涨[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马灿;台泥华南布局渐显联动效应[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黄颖;玻璃期货上市“开门绿” 期股联动效应再度显现[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记者 戴金鸿;重视美股、A股联动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5 向志强;广西:中西部地区物价上涨现联动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通讯员 刘凤学;民航甘肃监管局: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联动效应[N];中国民航报;2010年
7 贾凤山 周昆;注重创新的“联动效应”[N];解放军报;2004年
8 白崇行 陈元洁;充分发挥联动效应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陕西日报;2001年
9 黄嵘;联动效应趋弱 国内期市绿瘦红肥[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吕小明;探寻化肥降价的“联动效应”[N];牡丹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正声;互换类衍生产品的定价及其市场联动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中洋;关中城市群住宅价格波动的联动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雅;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3 段希文;基于两次金融危机的股市联动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陈国亮;A股与H股市场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5 赵丹;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范雅祺;基于投资者情绪传染的中美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刘一林;中美利率联动效应及其变化趋势探研[D];福州大学;2011年
8 刘超;我国股票收益联动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阮U
本文编号:253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