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图文】:
数、资源承载力指数与生态环境支撑力的指数进行截面耦合分析,得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表2和图2)的类型与波动状态.整体上看,全国各省耦合度范围在0.9~1.0之间,均处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高耦合时期,说明城镇化在快速提高,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相对比较符合各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属于资源滞后型,除江西属于环境滞后性,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等地区属于城市化滞后型,其他地区都属于资源滞后型.这与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的国情有一定关系.图1全国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协调度发展趋势图Fig.1Thedevelopmenttrend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ex,couplingdegreeandcoordinationdegree图22015年全国各地区镇化、源承载力与环境支撑力的耦合度关系Fig.2Couplingdegreeofurbanization,sourcebearingcapacityanden-vironmentalsupportin20153.4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分析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平台,根据协调度D值区间划分标准,进行空间化处理,从而揭示2000—2015年省际城镇化-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撑力的空间分异演化特征.通过表4得出:低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高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在高、低边缘较低耦合协调区和较高耦合协调区,集中地较少,变化较大,中度及以上耦合协调地区占的省份数量比还是相对较大,2000—2010年数量明显增加,2010—2015年有所减少,低耦合协调地区相比2000年,2015年有增加的趋势.表42000—2015年中国城镇化-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Tab.4China’surbaniz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couplingschedulingfrom2000to2015类型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00—2015年集中地区低耦合协调青海、贵州甘肃、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俭,李法云,庞香蕊;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谢红霞,任志远,莫宏伟;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3 龙海丽,唐湘玲,邢永建;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新疆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广海;刘佳;;相对资源承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江苏省沭阳县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5 黄常锋;何伦志;;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6 郑古蕊;赵东霞;;沈阳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10期
7 魏丽波;刘养洁;;临汾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尤利平;;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河南省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4年21期
9 何敏,刘友兆;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10 王月霞,郭爱请;河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宋世杰;蒋武燕;;安康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李舒瑜;多项环境资源承载力亮红灯[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吴秉泽;贵州加快建设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基地[N];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一丹;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袁渊;陕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闫s
本文编号:2564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6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