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图文】:
世界地理研究26卷机制,对城市群合理发展、优化城镇化合理布局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一定意义。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1.1研究对象皖江城市带位于安徽省中部,同时位于长江经济带东段,地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1)。它在空间上包括位于长江以北的合肥、滁州、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位于长江沿岸的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池州,以及长江以南的宣城。该区域到2014年底GDP为14027.23亿元,占全省的67.28%。1.2研究方法1.2.1熵值法熵值法是在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计算权重的较为普遍与成熟的方法之一。相较主观赋权法,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主观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2.2空间关联模型(1)Moran’sI指数指数值为I,当代表空间负相关,表示区域与其周边地区的水平值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时为空间正相关,表示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13]。(2)LocalMoran’sI指数它是Moran’sI的分解形式,也是空间聚类的另一种形式,可用来进一步度量区域i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与集聚特征。指数值为Ii,Ii>0当时,表明区域i的水平值与周围地区之间差异显著性较小;当Ii<0时,表明区域水平值与周围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较大[41]。1.3数据来源选择皖江城市带自2010年成立以来5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空间范围为皖江城市带9个市域单元;市域行政边界数据来自安徽省地图集及各市地图集的政区图,经扫描进行高精度配准后跟踪矢量化获取,并对芜湖、马鞍山和合肥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进行相应合并处理。2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
世界地理研究26卷机制,对城市群合理发展、优化城镇化合理布局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一定意义。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1.1研究对象皖江城市带位于安徽省中部,同时位于长江经济带东段,地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1)。它在空间上包括位于长江以北的合肥、滁州、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位于长江沿岸的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池州,以及长江以南的宣城。该区域到2014年底GDP为14027.23亿元,占全省的67.28%。1.2研究方法1.2.1熵值法熵值法是在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计算权重的较为普遍与成熟的方法之一。相较主观赋权法,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主观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2.2空间关联模型(1)Moran’sI指数指数值为I,当代表空间负相关,表示区域与其周边地区的水平值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时为空间正相关,表示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13]。(2)LocalMoran’sI指数它是Moran’sI的分解形式,也是空间聚类的另一种形式,可用来进一步度量区域i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与集聚特征。指数值为Ii,Ii>0当时,表明区域i的水平值与周围地区之间差异显著性较小;当Ii<0时,表明区域水平值与周围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较大[41]。1.3数据来源选择皖江城市带自2010年成立以来5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空间范围为皖江城市带9个市域单元;市域行政边界数据来自安徽省地图集及各市地图集的政区图,经扫描进行高精度配准后跟踪矢量化获取,并对芜湖、马鞍山和合肥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进行相应合并处理。2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尚志;;皖江两岸,前程似锦——皖江城市带开发示范区建设管窥[J];人才开发;2011年03期
2 彭玉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伍万云;王义静;董学会;辛加平;;皖江城市带率先崛起的研究——基于优惠政策的视角[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乔慧超;;外商直接投资对皖江城市带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皖江城市带面板数据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李强;徐康宁;;产业转移:承接地之间竞争的博弈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云坡;王伟;倪丽;韩东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综合实力的差异比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黄玉霞;;皖江城市带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赵志芳;;皖江城市带各地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刘芳;赵奎;;皖江城市带创新型城市竞争力研究——基于安徽省城市统计年鉴数据[J];江淮论坛;2014年02期
10 ;南陵:皖江城市带崛起的先行者[J];决策;2010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明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征求实施立法意见[N];安庆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国政;出台二十四项措施支持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N];中国工商报;2010年
3 张珍珠;皖江城市带谋求区域竞争力[N];中国经营报;2012年
4 马丽;专家出谋繁荣皖江城市带[N];建筑时报;2007年
5 卜建民邋马丽;中国城科会专家为皖江城市带发展献策[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记者 靳生;徽商银行助力皖江城市带[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 实习生 袁骏杰;全力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N];江淮时报;2010年
8 ;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集中区建设的意见[N];巢湖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陈续 李金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严把“两关”[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刘行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复[N];证券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霞;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用地调控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孙洪斌;皖江城市带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黄雅雯;皖江城市带物流园区发展评价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谢家豪;基于精明增长的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5 汪永刚;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及其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6 于继忠;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与效率优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7 李翠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体系效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8 于玲;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刘文娜;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10 齐铸;基于协同学视阈下的皖江城市带建设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7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