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15:16
【摘要】: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育种创新、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确保农业主权和植物遗传资源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推动着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全球化进程,把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作为其在农业、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以实现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渗透和控制,从而实现其国家利益在全球的拓展。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对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确立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未来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赢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动权,有效构筑起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壁垒,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植物新品种保护全球化扩张为视角,综合运用经济学、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收益理论、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方法为主要研究工具,对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据此提出了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制度设计与构想。 全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导言。提出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研究的范围、内容、思路与方法,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章,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了诠释植物新品种相关概念,论述TRIPs协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收益理论、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扩张趋势,为全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体系。是对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静态分析,主要论述了中国现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内涵及意义、法律框架和管理体制框架。 第四章,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运行效果分析。是对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动态分析,主要运用了1999-2007年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和授权的数据、1989-2007年《中国农业年鉴》相关数据、农业部2007年的调查资料对中国现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现行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实证支持。 第五章,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发展趋势。论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国际格局和发展趋势,指出并分析植物新品种保护全球化扩张的趋势基本方向、根本动因、具体表现、基本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全球扩张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与TRIPs密切联系的保护标准更高的UPOV1991文本的推行,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掠夺”,推动品种权在国际贸易中形成贸易壁垒。 第六章,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构建要虑及的因素。主要论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全球化扩张下我们的制度构建要虑及的因素:植物新品种保护全球化扩张对我们的制度所涉及的主体(育种者、种子企业、农民)及领域(农产品国际贸易、遗传资源保护)的现实的或预期的影响。为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进一步构建与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第七章,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框架构建。是对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未来发展方略的相关制度构想。本章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标,并对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未来发展方略提出一个大致的构想和相关政策建议。 第八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对全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第一,运用1989-2007年《中国农业年鉴》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现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玉米、小麦和油菜的单产增长影响较为显著,对棉花、大豆、水稻的单产增长影响不显著,棉花、大豆、水稻的单产在实行品种权制度后的涨幅反而小于保护之前。 第二,指出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存在全球化扩张的趋势,并对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全球扩张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与TRIPs密切联系的保护标准更高的UPOV1991文本的推行,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掠夺”,推动品种权在国际贸易中形成贸易壁垒。 第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原则、确立育种者利益与农民利益平衡原则、确立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目标、制度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相关政策建议。
【图文】:

分布图,测试中心,分中心,分布图


心管理办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代理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干问题的解释》。为正确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侵犯植物验和实际情况,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7 年 1 月 12 日公布了《最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与测试体系保障《条例》的实施,农业部先后组建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育材料保藏中心以及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及分中心。农业部责对品种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包括新颖性和命名是否符合规定组织工作。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及分中心(见图 3-2),负责对US 测试①),并承担有关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假冒案件的技术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负责申请人在申请被驳回后,请求复审的案品种权审批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农业部在加强新品种的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全国一流科研单位研制了玉米、水稻等异性、稳定性、一致性)测试指南,其中部分已通过验收,即

经费来源,科研机构,企业,科研单位


国有科研单位研发的新品种数量仍高于企业的育种数量,但由于科研单位的育种基数远远大于企业,所以,实际上,企业的育种研发速度要高于国有科研单位。这说明,种子企业与国有科研单位相比,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有效的激励了种子企业的育种研发速度和品种权申请积极性。展进涛,黄武,,陈超(2006)通过对全国公共育种机构与育种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的1999-2004年有关新品种研发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公共育种机构和育种企业在育种研发上的自筹投资已经大大超过了政府投资,另外还出现了合作方式[24]。黄武,林详明(2007)对26家种子公司1998-2003年的研发经费调查表明,从单个企业研发经费的增长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约占84%)的研发经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总经费增长率达到了60%,总经费增长率超过50%的企业占67%,甚至有24%的企业总经费增长率超过了100%,即研发经费在三年内翻了一番[25]。根据农业部2007年对中国育种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企业的育种投资主要靠自筹。企业自筹研发资金占其育种总投资的82%,政府投入仅占18%(见图4-11);而部分种业公司研发资金则完全靠自筹或采取合作方式,如山东澄海种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①。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322;F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祥君;;TRIPS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1年12期

2 母君晨;;浅析WTO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影响及作用成因——以TRIPS协定中药品专利的规定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冰;;《反假冒协议》边境措施影响分析——基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对比[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波;;试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的非违法之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陈小慧;;TRIPS框架下对专利产品平行进口的法律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志英;李景元;喻德华;朱晓颖;;第八章 国际公约与TRIPS[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4 郭寿康;史学清;;WTO协定的首次修订——Trips协定第31条之修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罗赛霞;;论TRIPs协议下我国应对公共健康危机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晓玲;;TRIPs协议项下的交叉报复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7 陈晓宇;院国强;;论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与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董雪兵;;TRIPS协议下软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张伟君;;TRIPS协议与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法律制度的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10 陈功;;论TRIPS协议下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扬;TRIPS协议对传统知识权利的影响[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陈兵 陈朗;TRIPs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知识产权法研究室主任 李顺德;TRIPs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N];国际商报;2001年

4 陈兵 陈朗;TRIPs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陈兵 陈朗;TRIPs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陈兵 陈朗;TRIPs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陈兵 陈朗;TRIPs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王龙;TRIPS首席设计师访谈录[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张绍生;TRIPs与我国知识产权的执法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知识产权法研究室主任 李顺德;TRIPs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N];国际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武红;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吕炳斌;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孙文玲;论TRIPS协定下专利许可的反垄断规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艺文;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章毓群;论信息时代著作权国际保护的发展与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沈鑫;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赵丽;国际多边条约知识产权执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汤涛;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处机;TRIPS协议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文卫星;TRIPS协议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应对之策[D];重庆大学;2011年

3 于佳丽;论非违反之诉在TRIPS协定中的适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生杰;后TRIPS协议时代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人权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5 叶翠婷;论TRIPs协议的负面性[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玲;TRIPS协定第61条解释及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丁园园;TRIPS框架下我国技术引进的法律保障[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正怡;TRIPs-plus条款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邓斌;TRIPS协议下药品专利保护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陆维溪;TRIPS背景下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完善建议[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95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95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