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3:55
【摘要】: 本文的研究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从期权的角度论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价值,分析和挖掘了流动性的期权价值,使得流动性的收益除了利息之外,还有隐含的流动性期权价值,论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本质是灵活性。 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流动性高的资产,在银行应付提现等即时之需时不会遇到流动性困难而遭受破产的命运,也就是说,流动性高的资产可以抵御银行的破产风险;二、持有流动性可以让商业银行在未来抓住投资机会,这是投机动机带来的收益。于是认为商业银行持有流动性也可以获得收益,并相应地将持有流动性获得的收益分成两个方面,这也是本文理论上的主要创新之处: 一方面,如果银行拥有充足的流动性,银行可以选择退出市场或继续经营,而相反,如果银行流动性出现不足,且不存在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则只能被动选择破产。显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给予股东一种选择权,并且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但这种价值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没有提及; 另一方面,持有流动性可以让商业银行在未来抓住投资机会,这是投机动机带来的收益。流动性给予银行一种未来投资的选择权,而如果银行缺乏流动性,则当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出现时,银行难以立刻抓住投资机会,甚至会错过投资机会,因此可以看出,流动性给予商业银行未来投资的选择权是有价值的。 论述了商业银行持有流动性的保险动机和投资动机以及流动性的灵活性特征与期权的关系,然后从商业银行持有流动性的动机和流动性的灵活性本质出发,论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保险期权性质和投资期权性质以及两种期权的价值可以通过三资产M-O模型作为桥梁直接加总进行复合,从而建立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保险期权定价模型、商业银行流动性投资期权定价模型以及包含两种期权的复合期权流动性定价模型。 最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样本,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期权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主要采用了期权定价方法、GARCH模型、最大似然估计法、Solver程序、多维线性趋势变量模型以及图表分析法等。期权定价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建模工具,拓展了期权方法的应用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0.33;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成刚;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小雷;企业融资的股权陷阱[J];商业研究;2000年07期

3 涂竞,吕俊;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萎缩及原因解析[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4 唐路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唐平,张未,杨佳妮;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何德旭,王轶强,王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预警制度”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和过度反应[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7 马英娟;监管的语义辨析[J];法学杂志;2005年05期

8 吴秋明;论国有企业的效率边界[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杨解君,李平平;经济分析方法在行政法学中的应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臧旭恒,尹莉;美国现行反垄断法对软件产业的适用性探析——以搭售和掠夺性定价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向前;网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林辉;现代金融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樊明太;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志伟;财务困境及其与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4年

8 闫威;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曹媛媛;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德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赵育宏;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效率分析及其构建[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鑫;加入WTO后农村信用社的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寿学军;政府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徐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廉军;天津发展独立学院的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周丹;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焕志;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及法律规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王多刚;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10 李俊丽;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9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99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f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