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08:20
【摘要】: 二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追求数量型经济增长所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逐渐显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发达国家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前列,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描绘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环境容量较小的发展中大国,资源的人均储量、利用效率、再生利用率等指标都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加之我国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然而,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共安排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简要评述。第三部分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分别从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第四部分为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分别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消费模式、以德国为代笔的双元回收系统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推进模式、以丹麦为代表的生态工业园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行业协会推进模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六条启示。第五部分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明确了模式选择的思路与原则,阐述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经验依据、客观依据和现实依据,构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并总结了该模式的特征。第六部分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设计了由理论支持、政策支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舆论支持等共同组成的支持系统,分析了各支持要素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作用机理及支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构建该支持系统具体的措施。第七部分为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条结论,即循环经济理论体系亟待构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我国需要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需要理论、政策、制度、技术、舆论等要素的共同支持,指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及支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创新;二是构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三是设计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
【图文】:

包装物,注册费,回收流程,德国


组织回收者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分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收的则送返制造商,目前共有1.6万家企业加入了DSD系统。德国自1991年开始对包装物进行分类,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如图6所示),有此标志的商品,表示它的包装可以回收,也就是要求消费者把它放入盛包装物的分类垃圾箱,然后由DSD系统回收企业进行处理。政府只规定回收利用的任务指标,其他一切均按市场机制运行〔’22]。DsD系统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其运作的资金来源于向生产厂家授予“绿点标志”时收取的注册费,这些注册费全部用于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对没有“绿点”标志的包装,则交由零售商回收处理。DSD系统公司的回收流程如图7所示。图6德国的绿点标志塑料生产商卜叫包装/填充料生产商巨}包装好的产品冲}零售商冲}消费者塑料包装废料费一昭执黄桶/黄袋装;废物处DDDSD公司 司(分类/收集)市场/产品购买人卜日回收/补贴原料回收厂盯习德国回收公司(DKR)----一卜物质流向一··一~一~卜资金流向图7德国DSD公司回收流程图资料来源: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0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鱼;孙钊;张阳;李都峰;;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CDM项目碳汇优化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李鱼;孙钊;张阳;李都峰;;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CDM项目碳汇优化模型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11期

3 王丽杰;王雪平;李秀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实施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9期

4 付相颖;郭凌霄;;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年05期

5 李力达;;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年19期

6 李易峰;宗刚;;民间资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静;我国企业生态化系统及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彭玉兰;废弃物的环境责任界定与治理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李彬;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杨中华;山西省铝(粘)土矿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欧阳一力;基于循环经济的玻璃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果;稀土资源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动态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李梦瑜;基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商业性矿产勘查目标与选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付跃钦;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利;我国环境押金制度构建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曹双庆;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垎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炯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卿雄志;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湘乡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优化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小勇;钢铁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平娜;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杨坤;河南省潢川县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秦毓军;广西桂林市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10 彭邱强;天顺公司烟梗废弃物再利用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1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01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