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32;F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胜男;向剑勤;王红星;;社会网络视角下企业知识共享应用的案例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0期
2 赵蓉英;向剑勤;王红星;;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知识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0期
3 柳键;邱国斌;;政府补贴背景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博弈研究[J];软科学;2011年09期
4 朱海威;李拂尘;任皓敏;李佩源;纳颖杰;;城市拆迁谈判问题的经济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5 陈建先;;从零和博弈到变和博弈的裂变——政府经济行为的均衡解[J];行政论坛;2011年04期
6 李石强;;不对称雇主学习、外部选择与雇员谈判力[J];产经评论;2011年03期
7 刘英;黄鑫鼎;;国有资产转让中“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现象的博弈论解释[J];财经界;2011年08期
8 宋杰鲲;张宇;;基于博弈论的企业合作竞争情报分析与成本分摊模型[J];情报杂志;2011年07期
9 任修霞;余素梅;;农民合作难的博弈论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10 别岚;;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囚徒困境”浅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融生;;经济政策协调的负效应[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马文秀;裴桂芬;赵相如;;合作博弈: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理性选择[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德明;彭盾;;技术创新网络成员谈判力度量[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姚瑶;周密;;基于信息供求双方博弈分析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唐喜林;赵曙蔚;;基于寡头市场的供应链链间产量博弈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川;郑宝玉;;异构网络融合中多无线电多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魏静敏;唐加福;;供应链中供需双方订货批量模型的博弈分析[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文君;周溪召;;基于交通均衡的公路货运定价与博弈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煜;;非合作博弈下合作进化理论在自愿连锁发展中的应用[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朝明;陈锐;;试论陆荣廷政权在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博弈论[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计划经济中的非合作博弈[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陈支农;合作博弈:艰难而实用的妥协[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博弈论创建者——纳什[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施锡铨;“合作”博弈理论缘何能获诺贝尔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蒋锡培;家和万事兴三要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蒋锡培;家和万事兴三要素[N];经理日报;2006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全球通胀:此事不可小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晖;破解全球化悖论:在焦虑中成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夏禹龙;何种利益博弈有利于社会和谐[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刘晓午;2005年诺贝尔经济奖:超越经济[N];中国经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杨哲;非合作博弈在行为经济学思想下的均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王孝莹;农业产业组织行为主体博弈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张惠娟;基于博弈论的可生存网络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梁彤;企业协作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庭发;集装箱港口竞争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陶军;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QoS分配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杨庆丰;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吴杰;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交叉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孙睿;网络运营商动态竞争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允;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蒋文睿;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生产调度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艳;非合作博弈问题的数值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何睿;非合作博弈视角下相对地位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蒋金亮;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高速铁路票价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刘僊;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卿峰;信息供需方间的非合作博弈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9 杨尊信;煤电产业供需博弈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继尧;基于熵和集对分析理论的复杂系统的脆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4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