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0:29
【摘要】: 随着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格局的日趋激烈与经营环境不确定的增强,我国银行业有机遇,更有挑战。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效率优势。无论从监管角度出发,还是从经营角度出发,银行效率的研究已经变得极其重要。与速度和粗放式经营相比,效率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发展与活力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金融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努力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之而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如何衡量?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目前,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对比较薄弱。 就效率的衡量来看,现有文献大多考察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某一方面,将某一特定效率作为“银行效率”进行考察,缺乏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全面研究。本文将效率界定为实际水平与最佳水平的距离,这个距离既包含银行自身投入产出间关系的比较,也包含银行同业间的比较。由于将各具体效率统一为一个整体还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即使统计运用水平相当高的国家,如美国,研究者发现目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将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规模经济、技术效率和利润效率,先分别研究,后综合评析。就规模经济而言,它考察的是银行能否通过改变投入、产出水平,降低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相对情况;就技术效率而言,它考察的是银行能否通过调整投入产出比,提高自身内部运行效率;就利润效率而言,它考察的是银行同业间利润水平的差距。本文不单独论证成本效率,只在必要时作出辅助说明,原因在于:一方面,对银行而言,利润的重要性高于成本;另一方面,规模经济实质上就是基于成本的分析。 效率的影响因素很多,一般而言,应当包括能够体现银行业特征与个体银行差异的变量。本文重点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合作竞争几个因素的特殊性及其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们体现了我国银行业及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这也是对“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之争”的回应。 本文研究的目的既是对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验证,也是为未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寻找方向。鉴于我国政府主导型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路径,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产权与市场结构背后的政府行为,为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 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本章就商业银行效率测度、效率影响因素、国内效率研究现状分别进行文献综述,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银行业突出的特征在于产权、市场结构和合作竞争机制,这几个方面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章就这几个方面与效率的关系展开讨论。就产权而言,产权与效率关系形成了产权论与超产权论之争,产权对效率的作用路径不仅通过产权特点及功能,还通过产权结构的约束与制衡,后者形成了包括“状态依存所有权”在内的产权结构理论。就市场结构而言,市场支配力理论(MP)与相对市场支配力假说(RMP)均认为占据市场支配权的银行可以获得较高利润,表现为高利润效率,安逸生活假说(QL)认为由于“安逸心理”,大银行管理能力与规模控制的动力不强,这减弱了管理者对银行自身的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控制的注意力,银行效率往往不高。本文除同意上述论点外,还认为银行业的适度垄断为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创新银行因此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创新的外部性也使得其他银行获益。可见银行市场结构与效率关系未有定论,因效率研究视角不同可能出现差异。就合作竞争而言,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降低成本、拓展业务。 第三章: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分析。本章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业的实际状况,重点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银行业市场结构、合作竞争几个因素的特殊性及其成因。本文之所以突出这三者,原因有二:一是如果将所有因素统统概括总结,不仅论文冗长没有主次,而且实证上样本容量也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在银行改革过程中伴随着产权结构论与市场结构论之争,而且现有理论多谈竞争,少谈合作,将这三者重点分析,实际上也是对现有研究的回应,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的几个突出问题。鉴于我国政府主导型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路径,本章也对政府行为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市场结构的关系作出理论探讨。 第四章: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效率测度是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本章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况做出测定,然后建立规模经济与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在规模经济测度时,纳入了体现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控制变量,这一变量是对传统研究范式的修正;在规模经济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主要是产权虚拟变量、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前者体现产权差异,后者体现市场结构状况。由于公司治理等银行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到银行效率,因此将营业外支出/总收入、贷款/存款、贷款/资产纳入模型,营业外支出/总收入体现公司治理状况;贷款/存款体现银行资产配置情况,与现实中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差”问题结合起来;贷款/资产反映银行传统业务比重,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结合起来。 第五章、第六章分别对技术效率与利润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这两章投入产出的设定以及控制变量纳入原因与第四章类似,因此只对变动做出特殊说明。 第七章:结论。本章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析。由于前三章均是针对特定效率,有必要在本章综合分析并评价。这也是对现有研究无法将各特定效率统计为一个整体的弥补。 主要结论是:在规模经济的实证中,产权结构与效率显著水平不明显,但在技术效率与利润效率实证中,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总体而言,产权结构会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产权多元化可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鉴于“政府主导型”产权改革模式,政府行为将会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水平。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了,但依然存在着诸如第三章分析的政府行为,也就是说,产权形式多元化了,实质未变,可以认定虚拟变量仍为“1”,则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水平不会有所改观。 在不考虑产权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显著性水平明显超过了其他变量,这体现了市场结构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水平中的重要性,也再次验证了本文关注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意义。那么,银行业市场结构应当如何调整呢?就市场集中度来看,在技术效率的实证中,HHI对效率有负的影响,在规模经济与利润效率中,HHI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市场集中度主要影响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市场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越低。因此,市场集中度的调整与改革势在必行;就市场份额来看,MS对各效率均有正的影响,这意味着在重点改革银行产权制度的先决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相对扩大是有利于效率水平的。至于MS扩大后技术效率提高与HHI提高后技术效率降低的矛盾,可以认为,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对其他银行形成压力,其他银行通过业务创新等增强竞争力,又反过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张加剧了行业竞争,这是有利于提高其技术效率的。但如果市场份额的扩大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即市场份额的扩大使得其垄断地位优势更为明显,则根据前章的分析(从系数比较也可看出),可能会导致技术效率水平的降低。技术效率是提高还是降低,取决于规模扩大后市场结构的性质与市场集中的程度。 就公司治理来看,在规模经济中,营业外支出率对效率有弱影响,在技术效率中,影响显著,在利润效率中,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公司治理影响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总收入中营业外支出越多,效率水平越低。由此可见,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水平的过程中,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第二章的分析,产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再次验证了产权改革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事,公司治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产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是问题的全部。 就存贷比率和资产贷款比率来看,两者对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对规模经济和利润效率均有负的影响。这意味着在各比重中贷款的份额越高,效率越低。由此可见,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发展中间业务及业务创新,加强与非银行机构合作,对国有商业银行长远发展和效率水平的提高是必要的。 最后,在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 1.现有效率研究一般侧重于经验方面,理论层面的分析不够。理论是实证检验的基础,没有理论根据的实证缺乏说服力;理论又是实证检验的补充,弥补了实证数据不可获得或者某些因素不可计量的缺陷,本文理论结合实证,对效率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做出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2.在我国政府主导型自上而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政府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往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政府行为,本文在理论分析中探讨了产权与市场结构背后的政府行为,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有深度,也更贴合我国实际。 3.银行效率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技术效率、利润效率、规模经济研究的只是某一特定效率,孤立地分析各类微观效率影响因素,并据之制定解决方案,容易导致一类效率被提高,而另一类效率被降低。因此,有必要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总结。本文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析,并对出现的矛盾进行了剖析,这样更有利于政策建议的提出,也是对当前将各具体效率统一为一个整体还存在着技术上困难,从而不能对效率做出总评价的应对。 4.以往研究中各特定效率测度模型投入产出设定差异较大,这样不利于综合分析,本文根据规模经济、技术效率、利润效率特点及研究需要,稍作变动,投入产出设定差异性不大,效率影响因素模型自变量始终如一,使得综合评析具有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涛;;高质量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10期

2 田曼;;国有商业银行入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3 张朗星;陈胡青;;产权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造[J];金融经济;2005年08期

4 吴涛;龙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有关问题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5 魏相军;;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6 许静秋;梁立俊;;国有商业银行须做好应对准备[J];黑龙江金融;2001年11期

7 贺爱卿;;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8 谌路遥;顾克英;;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J];金融经济;2005年06期

9 张明;;改革国有商行产权制度 推进银行股改上市进程[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10 唐文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能成功吗?[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麻彦春;张洁;彭诗言;;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嘉庆;;国有商业银行与现代企业制度关系初探[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周如辛;;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李云顺;;产权改革 大有作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5 李长应;;改进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工作的思路与对策[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6 韩晓燕;翟印礼;;辽宁省集体林产权改革300户林农的调查报告[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7 康平东;;试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8 山东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胥茂森;;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集团客户整体营销体系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9 山东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盛明溪;;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对策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10 沈小燕;;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海;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分析[N];金融时报;2003年

2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秘书长 熊继洲 博士;从国有独资到股份制[N];金融时报;2003年

3 党国英;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一个出路[N];协商新报;2005年

4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应加速[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兰伟龙 通讯员 钟焕荣;福建:产权改革盘活“小水”[N];中国水利报;2005年

6 通讯员 李秀蓉 吕国春 晋良芬;六十三团滴灌设施产权改革见成效[N];兵团日报(汉);2009年

7 吴杰;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共服务职能[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8 吴晓波;踢到铁板的产权改革[N];证券时报;2009年

9 记者 罗添;巨人网游产权改革正式起步[N];北京商报;2009年

10 ;老挝将改革国有商业银行[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效应评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俞冬来;政府救助国有商业银行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熊继洲;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肖文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孔伟艳;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苗琳;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陈广山;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黄赫;中央企业母公司产权改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马伯东;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路与难点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陈为;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综合经营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雷;互信文化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D];山东大学;2005年

2 赵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与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武莹;WTO后过渡期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策略探析[D];湖南大学;2005年

4 贾津生;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与风险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晓为;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与提高竞争力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吉猛;国有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的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7 吴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者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陈继勇;开放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李丽香;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效率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0 张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90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90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