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6:55
【摘要】: 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二者协调与否,不仅影响到当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而且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本国的投资和消费状况,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来保障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发展。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增长问题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存在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的问题。近几年来,尤其是2008年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增长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关注。因此,研究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这种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以转型期中国的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为研究对象,按照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计量分析、经验检验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构建起转型期中国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相关问题的研究框架,从以下方面对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评述,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相关的经济事实进行总体考察及国别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存在投资率相对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的特征。传统理论认为,具有这种特征的经济无法保持长期快速增长,但中国经济过去的经验路径却与这一结论相反。本文基于转型期中国的现实特点,建立修正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在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的现实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效率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这是由于中国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的投资。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大规模的投资、人力资本和RD投入、较高的投资效率、迅速提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因素使得投资明显过度而消费明显不足的中国经济有了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可能。 其次,本文从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的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寻找中国投资效率不断上升和当前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对中国投资消费的不平衡增长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理论分析了中国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的生产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不管是基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还是基于各省市的样本数据,其分位数估计和OLS估计都表明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而且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基本上都为显著,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则相对不显著。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资本在总投资中比例的不断上升改善了投资的效率,为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增长背景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需要继续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发挥私人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此外,本文使用面板协整技术对中国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的替代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的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再次,本文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利用1953-2008年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等对中国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和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而消费率的波动模式与上述两个变量的影响模式正好相反;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投资率和消费率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而投资率与消费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为了增强投资的产出效应,应当适度改善投资结构,加强对可贷资金的引导和规范,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启动消费上。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分析了投资消费不平衡增长的具体原因,中国当前较高的投资率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和高储蓄率的推动。中国的低消费率则主要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居民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等因素有关。本文对解决投资率和消费率不平衡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图文】:

消费率,经济增长率,消费贡献,投资贡献


图2.1197村008年的中国投资率、消费率和经济增长率以及投资消费贡献率与投资率不断增长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则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为2008年的46.1%,年平均消费率为60.4%,有13年的消费率低于60%。从消费对经增长的贡献来看,1978一2008年消费平均贡献率为56.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于投资。与投资贡献率相似,消费的贡献率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振幅最大时达到63.2%,随后振幅也呈现收窄的趋势。但消费贡献率和投资贡献率反,呈现上升的趋势,如,1978一1989年,中国的平均消费贡献率为64.2%,1990一19年,中国的平均消费贡献率下降到54.9%,随后消费贡献率的上升速度加快,2000一20年,中国平均消费贡献率下降到44.7%,低于同时期的平均投资贡献率。接下来我们将经济增长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解成趋势分,分别表示为昭尺,2伙才和八沃之与周期成分,分别表示为cG尺=以一佑尺,

投资构成,形态,资本形成,高增长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这一轮经济繁荣宣告结束,下,经济有陷入衰退的危险。为此,中央的政策适时转向积极的财币政策。述分析我们看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每次经济增长的加速其主导加速引起的,投资的高增长带动了经济的高增长。当出现过快的热风险的时候,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政策,压缩投资、尤其是固定济增长回到正常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投资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国投资和消费的内部结构分析资的内部结构形态划分方法,资本形成主要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改国的资本形成及构成情况见图2.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1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史蕾;新中国科左后旗民族贸易发展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蒋晗;优化我国内需结构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佳;贵州省居民消费结构对工业敏感性分析[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4 诸葛骁;后危机时期优化我国内需结构的货币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裴洪梅;我国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匡蓓;论对中国投资消费结构的误判及对其的修正[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1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91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