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5:29
【摘要】: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与自然资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可以被利用的生产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因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工业基础形成了较强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有计划性的和自发性的人口迁入。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人口增速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显著提高,人力资源结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优势弱化,人力资源面临数量、质量和结构性困境,进一步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东北地区人口外迁数量增大、生育率水平降低,人口总量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全国占比呈下降趋势。受此影响,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比重亦有下降趋势。教育和健康从两个基本层面反映了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企业所拥有的研发人员却显不足,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的健康水平较以往有了一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变化情况印证了东北地区社会老龄化和劳动力老化的现实问题,在既有的人口增长惯性下,东北地区人力资源老化问题将持续存在。东北地区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源构成基本表现为三一二结构,从近些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持续降低,这一方面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源于城市化进程推进所带来的劳动力转移。东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启动较早,城镇化水平一直在全国排名靠前,使得人力资源的城乡结构有利于促进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较为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在教育、健康和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东北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较快的速度建立起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工业基地的地位得以确立,产业结构呈单一化特征。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取得了较有成效的经济发展,但高度集中的重工业体系阻碍了产业经济的均衡发展,农业和服务业的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阻力,出现了企业亏损、产品滞销、职工下岗等“东北现象”。21世纪初,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东北地区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诸多隐患,2013年左右东北经济数据出现“断崖式”下跌,“新东北现象”出现。2016年,中国政府出台“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红利的释放使东北地区经济触底回升。通过对1997-2015年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在教育与医疗健康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医疗健康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负向的长期均衡变动关系。在对1997-2015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别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医疗健康支出则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负向的长期均衡变动关系;吉林省的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医疗健康支出则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产业结构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首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依赖传统产业,重化工业比重仍然很大,资源枯竭与产能过剩并发。其次,东北地区产业链有低端固化的表现,产业链比较短,产品缺乏深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利润较低。再次,新兴产业在东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无论从生产规模和创新能力,还是从各要素的投入来看,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比较大。另外,东北地区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是拖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寻找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缺失和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进一步来看,东北地区之所以存在人力资源缺失问题,实质上是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中存在缺陷。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东北地区需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供给的梯级化建设,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激发人力资源后发优势,强化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配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东北地区应从优化就业岗位对接渠道、完善人力资源流动制度、深化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等方面推进人力资源配置的柔性化发展。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层次探索,重点要根除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推进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将融入“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相融合。
【图文】:
图 3.1 2000-2016 年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低生育率是东北地区人口增量减少甚至局部地区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978 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使中国正式进入限制生育时代,东北地区因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化发展较快,较好的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总量得到了
第 3 章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国内比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中国统计年鉴(2017)》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据来看,辽宁省近 6 年来的失业人员数量有小幅增长趋势,失业率在 2016 年出现了小幅上升;吉林省的失业人员数量在 2016 年有一定增长,但失业率变化幅度极其微弱;黑龙江省失业人员数量呈波动状态,2016 年失业率有小幅下降。东北地区总体情况表现为失业人口总量略有上升,,失业率总体维持在 3.8%左右(如图 3.3 所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变化不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F249.27
本文编号:2709068
【图文】:
图 3.1 2000-2016 年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低生育率是东北地区人口增量减少甚至局部地区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978 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使中国正式进入限制生育时代,东北地区因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化发展较快,较好的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总量得到了
第 3 章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国内比较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中国统计年鉴(2017)》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据来看,辽宁省近 6 年来的失业人员数量有小幅增长趋势,失业率在 2016 年出现了小幅上升;吉林省的失业人员数量在 2016 年有一定增长,但失业率变化幅度极其微弱;黑龙江省失业人员数量呈波动状态,2016 年失业率有小幅下降。东北地区总体情况表现为失业人口总量略有上升,,失业率总体维持在 3.8%左右(如图 3.3 所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变化不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F24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磊;周丽苹;班茂盛;郑运鸿;;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学刊;2015年04期
2 刘华军;何礼伟;;中国地区差距及其演变(2000-2012)——基于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的再考察[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01期
3 谢里;樊君欢;吴诗丽;;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效果动态评估[J];地理研究;2014年11期
4 高新才;咸春林;;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凉州举证[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2期
5 刘雅君;;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生态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2期
6 胡建平;李梅;;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杨敏杰;翟丽丽;王威;;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耦合度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年24期
8 张戌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动因、困境及消解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林喜庆;郑琳琳;;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一体两翼”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1期
10 魏后凯;张燕;谢先树;;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转型与税收政策调整[J];税务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2709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0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