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1:58
【摘要】: 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随之凸现,并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合理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有效的实施,社会经济能否和谐发展。因此,选择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进行研究对于丰富大学生就业理论和指导大学生就业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论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不同主体其涵义亦不同。以大学生就业过程为研究对象可以系统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有利于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论文围绕大学生就业过程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首先,刻画了大学生就业一般过程,定性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的主要特点,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参与主体与影响因素。论文指出,大学生就业过程自身的特点和就业过程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结果。 其次,论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入口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建立了个体高等教育需求决策模型,针对高等教育产品的特征,在模型中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地位两方面给高等教育需求者带来的效用。从而将个体对高等教育需求与劳动力市场分隔和社会资本等非可竞争性影响因素联系了起来。通常这些因素被认为仅仅影响大学生就业。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指出在当前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相对于高等教育供给具有无限弹性。这意味着,现行大学生就业机制并不能有效调节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加上获取高等教育产品时各参与方的博弈行为,使得个体在高等教育需求上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论文还针对扩招给高等教育需求者和用人单位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第三,论文分析了大学生求职阶段(狭义的就业过程)的特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相应信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求职各阶段特征及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态度进行了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针对大学生性别、生源地和专业类别三个固有属性对大学生求职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和多效应分析。对比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求职过程相关问题的态度。 第四,论文对求职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为了补充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当某些因素变动时,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变化,论文运用matlab模拟了大学生求职过程,对就业信息可得性、专业结构和大学生保留价值变动时的就业状况进行了“what-if”分析。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论,论文站在高等院校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49.21;G647.38
【图文】:

普通高校,毕业生,研究生,数量变化


达到1900万人。短短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己由1998年的9%,上升为2005年的17%,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相应急剧增加,如图1一1所示,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毕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212万人,2004年上升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将达到约413万人。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步凸显,依据教育部的估算,2001年高校毕业生约有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待业;2003年约为52万人待业;2004年约为69万人待业;到2005年约有79万高校毕业生待业①。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悖论问题。例如:一方面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取协调发展战略,但城乡分隔、东西部分隔的现状的改变绝非一日之功。考虑到这些问题,本文选择大学生就业过程为切入点,寻找更具可操作性的因素,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一2所示。嘴群翼黔戮箭骚赘缪猫群魁鬓鹭裱图1一2技术路线}}}爹潜;潍粼撇缨酬酬现现有理论论 首先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以及查阅与就业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贤;;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2 牛煜洁;;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体系建设[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3 李从欣;李国柱;;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9期

4 郑伟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J];大众科技;2010年07期

5 李正东;胡桂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6 郭守强;;浅谈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年21期

7 梁迎迎;;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部分文科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3期

8 马贤永;;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竞争力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石永昌;林玳玳;;对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的调查与分析——一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另解[J];生产力研究;2010年03期

10 王飞;石冬;易晓钧;;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理性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袁卫华;农民子女教育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崔东植;城乡高中学生家庭背景与大学专业选择意向关系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伟;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路颖;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伊凡;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练玉来;高职学院实习就业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欣;基于校友捐赠行为视角的高校募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云霞;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安玉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雪娇;公务员考生职业成熟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梁时间;大学生创业者职业生涯发展早期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飞;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0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20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