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3:23
【摘要】: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然而技术创新只有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发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化,金融对于技术创新的渗透与影响越来越大,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基于此,作者着眼于我国技术创新金融安排体系建设的要求,对我国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作用机理、实现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金融系统的复杂自适应特征,将外部环境、金融功能与金融结构整合到金融系统的框架之中,提出了技术创新金融安排研究的“环境(Environment)-功能(Function)-结构(Structure)”(简称EFS)分析模型。 首先,从金融系统的外部经济环境出发,着重考察了经济活动尤其是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不确定与交易成本。接下来,针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契约特征,将金融的技术创新功能纳入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整条创新链上,根据创新链上不同阶段的风险与成本属性,分别从信息传递、项目治理和风险分担等视角探讨了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涵金融变量的技术创新动力模型。在实证方面,本文以我国渐进转轨的现实为背景,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安排技术创新功能的实现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检验结果显示,金融本身的发展并未构成技术创新发展必要的基础条件,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有待加强。 针对我国金融安排技术创新功能发育迟缓的现状,本文采用新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的分析工具,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揭示出我国技术创新金融安排的生成逻辑与演化路径,并就如何打破这种低效的路径依赖,提升我国金融安排的技术创新功能提出了新思路。在此基础上,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主体三个层面对我国的技术创新金融安排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以金融生态系统、金融运行系统、金融协调机制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金融安排体系的建设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22;F832;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建军;;金融系统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动态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付才辉;费道远;;证券市场设计与技术创新[J];国有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3 王珍义;陈璐;李元霞;;金融安排、外源融资与自主创新——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2期

4 闫德忱;杨中青;王秀珠;;吉林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叶立国;;“系统科学范式”研究述评[J];系统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龚传洲;陆彩兰;胡建生;;我国科技创新融资支持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玮;王九云;;中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金融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贺守海;大企业崛起的金融支持[D];厦门大学;2009年

3 邓平;中国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鹏;基于路径依赖的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战奇;金融支持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和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陈瑶瑶;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投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刘泊;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经济政策支撑[D];东北大学;2009年

4 陈亚华;技术创新的金融环境及其构建政策审思[D];东华大学;2010年

5 张文平;吉林省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邓小东;金融因素促进低碳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李晓霞;广东省技术创新的非政府金融支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晓虎;中国资本市场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邝兴云;金融发展对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果;辽宁省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2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32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