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休闲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6:41
【摘要】: 3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居民的职业结构、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劳动空间、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典型范式的发展轨迹,更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多变的特色。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广度加宽、程度加深,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呈现出多方位的复杂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许多学者对城乡居民消费和生活方式进行了系列研究。然而在已有的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研究经济的多,研究社会的少;研究政策的多,研究生活的少;从经济和生产的视角研究农村居民的多,而从闲暇生活方式的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的少。至今,关于农村社会的研究还没有向农村居民闲暇生活这个“特殊领域”聚焦,很少有对农村居民的闲暇时间、闲暇活动结构、闲暇心态、闲暇消费和行为方式等进行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研究,从农村居民休闲生活的整个过程的角度,休闲态度、休闲参与、休闲涉入、休闲阻碍以及休闲生活满意度的角度探讨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更是几乎近于空白。为了较为全面回答我国农村居民的休闲问题,为我国农村休闲学理论的建立提供相应支持,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笔者在本文中对农村居民休闲行为所涉及的态度、参与、涉入、阻碍、休闲满意和主观幸福感,以及休闲行为对农村居民休闲满意、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对当前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休闲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探讨休闲行为与休闲满意、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模型,在东北三省区域内的近600个乡镇对3000多名农村居民朋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规范的、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本研究的调研程序如下: 1.探索性研究。笔者采用方便样本,在辽宁省大连市近郊、远郊区县经济发达、欠发达的4个乡村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研究,进一步明确概念模型中各个隐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问卷的适用性、检验尺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探索笔者在正式研究中需要检验的假设。 2.确认性研究。在探索性研究阶段,(1)方便样本缺乏代表性,(2)笔者只在 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大连市)周边进行了现场调研,无法推断探索性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因此笔者采用系统抽样法,在辽宁省内近40个乡村收集了一个新样本,对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确认性检验,并对研究量表进行了适用性的处理,形成正式研究量表。 3.普遍适用性研究。为了检验本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意义,笔者挑选600名来自农村的大学本科生,每人只负责5份问卷的调查工作,在东北三省区域内的近600个乡村进行了面对面的普遍适用性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 (1)背景基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打工经历以及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认识态度”这一休闲态度构念产生差异;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情感态度”这一休闲态度构念产生差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打工经历以及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行为态度”这一休闲态度构念产生差异。 (2)背景基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打工经历以及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休闲参与产生差异; (3)背景基本资料中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打工经历以及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吸引力”这一休闲涉入构念产生差异;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自我中心性”这一休闲涉入构念产生差异。 (4)背景基本资料中的性别、家庭结构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个人内在阻碍”此休闲阻碍构念造成差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人际间阻碍”此休闲阻碍构念造成差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变项,会造成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对“结构性阻碍”此休闲阻碍构念造成差异。 (5)所有背景基本数据都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教育层面”此休闲满意度构面造成差异;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心理层面”此休闲满意度构面造成差异;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社会层面”此休闲满意度构面造成差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打工经历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放松层面”此休闲满意度构面造成差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生理层面”此休闲满意度构面造成差异。 (6)背景基本数据中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都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满意”此主观幸福感构面造成差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正向情绪”此主观幸福感构面造成差异;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对东北地区农村居民“负向情绪”此主观幸福感构面造成差异。 (7)休闲阻碍都对农村居民的休闲态度、休闲参与产生直接的影响。但36-45岁、61岁及以上的年龄样本、小学文化程度的样本,休闲阻碍对其休闲态度的影响在p=0.05水平上的影响不甚显著;经济状况富裕、家庭结构为主干家庭的农村居民样本,休闲阻碍对其休闲参与在p=0.05水平上的影响也不甚显著。 (8)休闲态度都对其休闲参与、休闲涉入及其休闲满意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夫妻家庭、富裕家庭的农村居民,休闲态度对其休闲参与的影响偏弱;比较贫困的农村居民,休闲态度对其休闲参与活动的影响不显著。 (9)在休闲参与对休闲涉入及休闲满意度的影响方面,大部分的检验样本都显示,其间均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18-25岁、61岁及以上的年龄样本;小学、本科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样本;打工经历在半年内和2年以上的样本;女性样本;未婚样本;富裕的经济状况样本显示其休闲参与对休闲涉入的影响不显著。36-45岁、比较贫困的检验样本显示,其休闲参与和休闲满意度存在反向的影响关系,即由休闲满意度影响休闲参与,且影响显著。61岁及以上的年龄的样本,小学及以下、初中的文化程度样本,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家庭结构样本,女性样本,已婚样本,富裕的经济状况样本显示,休闲参与对其休闲满意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检验结果还显示,就农村居民有无打工经历而言,其休闲参与与休闲满意度间不存在假设中的影响关系。 (10)休闲涉入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显著程度较高,说明休闲涉入在提升农村居民休闲满意度方面作用是明显的。 (11)休闲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满意的影响都是直接而显著的。 (12)休闲满意度对农村居民正向情绪的产生是有影响的,而且作用显著。但富裕的、比较贫困的样本、夫妻家庭样本和61岁及以上的样本,检验结果不明显。 (13)整体生活满意的农村居民,必然显现出较多的正向情绪,各类样本均显示出这一同样的结论。除夫妻家庭外,其缘由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4)36-45岁农村居民样本,休闲阻碍对其休闲涉入有一定的直接影响。其余样本均不呈现两者的显著影响关系,这说明概念模型中休闲阻碍对休闲涉入的有直接的负向影响不符合实际农村居民休闲状况。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是确实存在的,随个人背景变项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但当前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尚处于较初级的状态,还没有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主体;休闲阻碍对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休闲阻碍,以便营造良好的休闲生活氛围,丰富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论。介绍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范围;第二章,文献综述,评述相关文献;第三章,研究框架、概念与操作化,提出概念模型与假设,并介绍本项研究的调研设计、数据收集概况;第四章,探索性研究的数据分析,介绍探索性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第五章,当代农村居民的休闲生活,介绍当代农村居民休闲生活行为及其差异的正式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第六章,正式研究的数据分析,介绍当代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休闲生活行为间关系的正式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第七章,讨论和建议,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讨论,简述本项研究的结论与局限性;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居民休闲生活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592.7;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永福;;二维视野下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差异[J];领导之友;2011年07期

2 ;幸福:不是得到而是做到[J];商业会计;2011年18期

3 ;中国人的幸福感?[J];广告大观(标识版);2011年07期

4 孟宪国;;农村居民积极评价“新农合”[J];上海农村经济;2011年07期

5 马爽;;调试幸福感[J];现代班组;2011年08期

6 ;农村居民主要农牧产品出售量[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7 朱敏;;感悟幸福[J];印刷经理人;2011年08期

8 李占五;;幸福之门路[J];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06期

9 郭霞;;叩问幸福[J];商周刊;2011年18期

10 ;分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农牧产品出售量[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湘;魏泉源;魏秀英;肖俊华;陈晓夫;董仁杰;;农户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案例分析[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艳华;王家传;;中国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1981-2006年[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孟新华;;发展能源林,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杨继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科技需求与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巧玲;;农民环境伦理意识的培育[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6 贾显维;程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及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贾鹏生;;南阳市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思路与建议[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马丽斌;赵蕾;;从中国消费城市化、超城市化农村谈起——农村经济发展的另类证明[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金瑛;李艳平;胡小琪;崔朝辉;何宇纳;马冠生;;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素摄入充足状态关系的分析[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晓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勇;农村居民幸福感更强的背后[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文清;农民幸福感为何比城里人高[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傅勇;农民幸福感增强说明了什么[N];四川科技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童岱;《社会蓝皮书》:农民比城市人更幸福?[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邵双平;理性看待农民的幸福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傅勇;幸福感,源于与邻居保持一致[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沈谷鸣;幸福的相对属性[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记者 王健生;看病上学农产品价低成农民致贫主因[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傅勇;弃富得福符合经济学原理[N];上海金融报;2006年

10 ;分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农牧产品出售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海水;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休闲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年)[D];浙江大学;2007年

4 林子波;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吴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龙新民;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舒展;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政府补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艳;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金凤;山东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蒋莉;康定县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罗t

本文编号:2743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43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