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工林区小城镇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2:54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大农业中的一部分,它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快林区小城镇建设,推进林区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当前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大力推进林业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载体。本文通过对林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重新构造林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落后的林业生产关系、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为林区经济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丰富和发展了小城镇建设理论;为国有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 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的具体特点,从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宏观背景入手,对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新林业战略背景下的林区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林区小城镇建设是优化林区经济结构,促进林区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林区小城镇模式建立的原则及其指标体系;从构建林区小城镇建设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林区小城镇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选取25项指标进行研究,进而为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判断和评估。 对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林业的发展是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动力、林区工业化是林区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动力、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是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后续动力。 指出制度创新是林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将提高林区小城镇经济发展效率,促进林区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且提出制度供给不足是林区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个深层约束;从林区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林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林区小城镇就业制度的创新、林区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等方面,构建出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制度框架。 提出林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原则,明确指出要把林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纳入林区经济和林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保障林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运用城市经济学和林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系统阐述了林区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阶段经济分析论证的目的和内容,提出林区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内容结构以及对林区小城镇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和数学计量模型。 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现状及林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提出林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原则和基本框架;提出构建林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确定林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和指 标体系建立的程序,建立林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通过研究,提出林区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对策。 本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从新的视角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小城镇 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概括了其特点,提出了森工林区小城镇模式建立的原则及 其指标体系,创新了森工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机制,构建了森工林区小城镇 建设的制度框架,确定了森工林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99.2
【图文】:
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呈减缓的趋势[’H’。31。(见表2一l)图2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图2一2图2城镇总人口变化情况表2一1“六五”一一“九五”期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百分点时期指标“六五”期间(1981一1985)“七五”期间(1986一1990)“八五”期间(1991一1995)“九五”期间(1996一1999)二十年(1978一1999)年均增长百分点0R60_苏40.530.470.6:注:“六五“九五”最低。资料来源:”至“九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年增长速度呈递减趋势。“六五”最高,1978一!998年的20年间,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长0.62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年经济增长的数字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扩张,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呈减缓的趋势[’H’。31。(见表2一l)图2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图2一2图2城镇总人口变化情况表2一1“六五”一一“九五”期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百分点时期指标“六五”期间(1981一1985)“七五”期间(1986一1990)“八五”期间(1991一1995)“九五”期间(1996一1999)二十年(1978一1999)年均增长百分点0R60_苏40.530.470.6:注:“六五“九五”最低。资料来源:”至“九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年增长速度呈递减趋势。“六五”最高,1978一!998年的20年间,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长0.62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国情条件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城市化未能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水平始终滞后于工业化水平。1978年滞后26.4个百分点,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9年滞后12.2个百分点(图2一3)。这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形成鲜明的反差(图2一4)。图2一4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注:根据有关专家对近100个国家的城市发展过程的统计,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城镇化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一一,卜曰非农就业人数比例一拼一城镇化水平平图2一5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劳动力的非农化的对比
本文编号:2743663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99.2
【图文】:
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呈减缓的趋势[’H’。31。(见表2一l)图2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图2一2图2城镇总人口变化情况表2一1“六五”一一“九五”期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百分点时期指标“六五”期间(1981一1985)“七五”期间(1986一1990)“八五”期间(1991一1995)“九五”期间(1996一1999)二十年(1978一1999)年均增长百分点0R60_苏40.530.470.6:注:“六五“九五”最低。资料来源:”至“九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年增长速度呈递减趋势。“六五”最高,1978一!998年的20年间,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长0.62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年经济增长的数字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扩张,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呈减缓的趋势[’H’。31。(见表2一l)图2一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图2一2图2城镇总人口变化情况表2一1“六五”一一“九五”期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百分点时期指标“六五”期间(1981一1985)“七五”期间(1986一1990)“八五”期间(1991一1995)“九五”期间(1996一1999)二十年(1978一1999)年均增长百分点0R60_苏40.530.470.6:注:“六五“九五”最低。资料来源:”至“九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年增长速度呈递减趋势。“六五”最高,1978一!998年的20年间,城镇化率每年平均增长0.62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国情条件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城市化未能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城镇化水平始终滞后于工业化水平。1978年滞后26.4个百分点,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9年滞后12.2个百分点(图2一3)。这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形成鲜明的反差(图2一4)。图2一4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注:根据有关专家对近100个国家的城市发展过程的统计,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一般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城镇化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一一,卜曰非农就业人数比例一拼一城镇化水平平图2一5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劳动力的非农化的对比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耿玉德;付存军;张朝辉;;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743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4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