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市场的价值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0:59
【摘要】: 本文将“养老金市场”定义为:有实际积累资金并需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的、以养老为目的而积存的基金及其管理和运作体系。 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刚刚起步。企业年金明确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是我国养老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正式运作以来成果斐然。然而,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理想,市场不完善,服务主体趋大避小、亲国有远民营的现象比较明显;尚未真正建立起养老金市场中基于良性竞争与互补的市场化规律,其产业链关系不清,价值链尚未形成,价值分配的传导机制尚未建立,没有形成合理的成本收益比率基准等等。如何培育和发展中国养老金市场的价值链体系,引导价值链服务主体的行为,逐渐形成健康高效的养老金市场,是我国建立第二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市场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如何建立健康高效的养老金市场为出发点,以最终服务于养老金受益人的利益为落脚点,从价值链的全新视角深入研究中国养老金市场运行的微观机理。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发现包括: 第一,从我国养老金市场各主体的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价值整合、横向价值链和价值整合,以及整个价值链体系等几个角度,对我国养老金市场进行了细致清晰的刻画;对价值的创造和传导进行了研究,对我国现实中的几种价值链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从内部剖析我国养老金市场的运行主体和运行机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养老金市场进行研究探讨;运用价值链理论系统深入地对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微观运行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价值链节点判定的依据和养老金市场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学意义:价值链的纵向整合能够增加市场供给并降低市场价格。研究认为,我国应当鼓励养老金市场价值链的纵向整合。 第二,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市场上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和行为路径。通过构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控制逆向选择风险的模型、控制道德风险的模型、防止代理人之间寻租的多方博弈模型以及“3+1”、“2+2”模式的效率比较模型,找到各服务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函数关系,提出防范各种委托代理风险的激励合约方案,以追求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共赢。本文研究发现,目前对于投资管理人从管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亏损的方案不能体现风险与收益、责任与利益的对等关系,应当让投资管理人承担相应的亏损业绩的惩罚;目前的账户管理费采取基金外固定费率收取的方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也不利于账户管理人积极性的发挥。政府的监管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度,可以通过提高惩罚力度和管理水平等方式降低市场主体间寻租的概率,为政府监管方制定合理的监管策略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第三,本文选取世界上成熟养老金市场中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和香港的强积金在养老金价值链运行中的经验数据。通过细致地研究养老金基金投资运作中涉及到的资产分配比例、管理成本、投资收益、风险程度等细节,得出市场整体的成本收益关系。通过筛选分离出最符合我国目前企业年金投资比例的基金,剔除异常数据,详细研究其历年的投资收益和成本情况。本文设计了回报/成本比这一新的相对指标,来考察基金运营机构的运营效率,重点分析他们的养老金运营成本费率与其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与我国养老金运营和投资具有可比性的分析架构,对我国未来养老金市场的运行费率和成本水平给出参考建议。研究发现,在我国企业年金目前的规模下,总计1.6%的定价水平偏低,而市场运行的实际费率则更低。1.74%可以作为当前规模下的参考基准;行政性定价不利于市场竞争,同时也不利于未来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我国企业年金过往回报率偏低,总体回报成本比不够理想。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可以用3.32作为回报成本比的参考值。 第四,从规范的人口学研究方法预测人口基数出发,综合考虑养老金市场发展的若干因素,从务实的角度,运用精算思想和方法对我国未来养老金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同时修正了此前过度乐观的预测结果。在预测结论的基础上,将澳大利亚和香港的实证研究结论应用其中,对我国养老金市场未来价值链的核心——成本收益的取向做出判断,为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提供基于量化分析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我国未来到2030年的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在12万亿到33万亿之间;采取放松管制的方式更有利于养老金市场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放开管制模式尽管在开始时费率水平略高于管制模式,但两者的成本费率走势会在2014年左右发生交叉,随后由于规模经济效应,放开管制模式下的成本费率水平会始终低于行政管制的模式下的费率水平。 第五,审慎监管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证上都优于严格准入的监管模式。但是,基于我国养老金市场刚刚起步、制度法规不够完善、金融运行波动较大、资本市场不够规范、中介市场非常弱小等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尚不适合采取完全审慎的监管模式,但应当有意识培育实施审慎监管所需要的市场环境,采取严格监管为主、审慎监管为辅的过渡性模式,在保证我国养老金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审慎监管模式过渡。设立相对收益担保机制,保障养老金受益人的利益,同时促使养老基金管理者尽到审慎、勤勉的信托义务。 文章最后从制度政策层面、市场运行层面和监管层面三个方面,给出了中国建立健康高效的养老金市场价值链体系的相应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42.6;F224
【图文】:
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最适合我国的养老金监管模式建议。最后论文对我国培育健康的养老金市场价值链提出了基于全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论文基本框架如图1.1所示。第一章绪论部分交待选题背景,对前人关于养老金制度和价值链的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就论文中涉及的主要理论,如价值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进行了简要陈述,并就有关概念做出解释;第三章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清晰描绘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架构体系,对本文的研究主体—养老金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第四章运用价值链理论对我国的养老金市场进行整体描述,包括整体价值链、各个参与主体的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的纵向和横向整合等:第五章对养老金市场价值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各方的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第六章通过研究国际上成功养老金市场国家的养老金价值链的运行情况,总结提炼出对我国养老金市场运营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经验;第七章运用保精算思想和方法对中国人口变动背景下养老金市场规模进行预测
按职工有关收入的5%计算。企业及职工各须按职工的有关收入的5%供款。截至2009年1月底,99.8%的雇员参加了强积金计划,自雇人士参加率也达到了73.70rk(如图6.1)。2001年3月,强积金计划刚刚启动时,全港退休金规模约巧6亿港币,至2007年3月,全港通过强积金管理的退休金规模已经达到约2112亿,年均投资回报率约80/09。镶笋簿积拿计划罩协情姗巡淤洲碘﨏渊洲
本文编号:2751848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42.6;F224
【图文】:
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最适合我国的养老金监管模式建议。最后论文对我国培育健康的养老金市场价值链提出了基于全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论文基本框架如图1.1所示。第一章绪论部分交待选题背景,对前人关于养老金制度和价值链的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就论文中涉及的主要理论,如价值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进行了简要陈述,并就有关概念做出解释;第三章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清晰描绘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架构体系,对本文的研究主体—养老金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第四章运用价值链理论对我国的养老金市场进行整体描述,包括整体价值链、各个参与主体的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的纵向和横向整合等:第五章对养老金市场价值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各方的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第六章通过研究国际上成功养老金市场国家的养老金价值链的运行情况,总结提炼出对我国养老金市场运营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经验;第七章运用保精算思想和方法对中国人口变动背景下养老金市场规模进行预测
按职工有关收入的5%计算。企业及职工各须按职工的有关收入的5%供款。截至2009年1月底,99.8%的雇员参加了强积金计划,自雇人士参加率也达到了73.70rk(如图6.1)。2001年3月,强积金计划刚刚启动时,全港退休金规模约巧6亿港币,至2007年3月,全港通过强积金管理的退休金规模已经达到约2112亿,年均投资回报率约80/09。镶笋簿积拿计划罩协情姗巡淤洲碘﨏渊洲
本文编号:2751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5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