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机制分析、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20-07-22 19:35
【摘要】:消费需求不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尽管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一度的高增长甚至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投资和出口的强劲推动,消费的助力并一直未曾突出显现。尤其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需求侧的消费不足难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供给侧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消费和生产、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应当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5年11月1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强调供给侧的转型升级,更强调了扩大需求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尽管政府不断强调需求的重要性,但中国的消费需求却始终难以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在消费需求不足的同时,中国经济还面临另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中国各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的快速、大幅度、非理性上涨。房价的快速、大幅上涨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更是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反映了党中央关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要控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千家万户,更是关系着全国的经济走向。而当前又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不断上扬的房价究竟会对居民的消费总量以及消费结构等会产生什么影响,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如何扩大需求至关重要,也为政府控制房价上涨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而本文也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具体来看,本文安排了如下几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对研究主题“房价上涨与居民消费”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介绍,同时对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最后对于本研究所具有的创新点进行说明,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的财富效应这两个角度的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和评析,然后立足现有文献并结合现有文献的不足找出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以期完善当前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第三章是对我国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的特征事实进行梳理。从现状描述来看,本章主要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面积,投资完成额以及房地产平均从业人数等方面进行概述,结果显示我国房价近年来持续快速的上涨态势与现实密切相符。本章还从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长期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个角度刻画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实。而我们认为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四章为我国房价上涨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的局部均衡分析。本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微观上看,房价快速上涨会导致居民在房地产上的支出增加,从而对于非房地产商品的支出有不利影响;宏观上看,房价快速上涨会产生“虹吸效应”,引起居民间财富的转移,导致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最终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第五章为动态考察我国房价上涨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本章构建一个包含居民、非房地产产品企业、房地产部门以及政府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动态分析中,我们分别模拟了技术和居民消费偏好的变动对于非房地产产品部门以及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冲击。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房价的过快上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会对非房地产部门的发展和居民消费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也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第六章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部分。本章基于1999~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房价影响居民消费总量的研究发现,当期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短期内呈现显著的“财富效应”,但长期来看,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也逐步显现。基于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拉动了居民住房消费,却降低了非住房需求,但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非必需性消费。最后,分区域看,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非住房消费的影响较小,但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能够显著增加居民的非住房消费。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研究展望。综合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房价上涨会带来“消费转移”和“虹吸效应”;第二,房价上涨既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居民消费;第三,房价上涨对居民总体性消费影响存在长短期效应、具有消费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地区消费差异。相应地,如何从房价端释放居民消费活力,第一,政府应放开对土地领域的垄断供给;第二,限制房地产产品价格,增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第三,合理的改善社会的收入分配;第四,房地产政策调控须因地制宜。最后也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综合考量供给端和需求端对房价上涨的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当前关于房价方面的研究视野,还利用理论模型具体分析了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且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上,分别构建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兼论了房地产价格变动的静态和动态效果。此外,除了构建理论模型,本文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证检验,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还兼顾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总体性和消费结构的异质性影响,同时也剖析了对居民消费的区域性影响,而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也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于实践意义上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有效调控畸高房价,防范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不足的是,本文实证分析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宏观数据,如果能使用更具化的数据,比如说结合微观企业数据可能会使本文的研究更具针对性,这同时也是本文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3;F126.1
【图文】:

房价,指数


上图中的数据由1995年1月一邋2014年11月期间我国房价指数的月度数据绘制而逡逑成。从上图可知,1995年1月一2003年1月期间,我国的房价水平整体较为平稳,逡逑而且略有下降的态势。然而,自2003年开始,我国的房价水平便骤然上涨,上涨速逡逑度也十分惊人。但这种上涨态势在2008年之后有所放缓。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世界逡逑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经济环境十分恶劣,房地产行业也未能幸免,也受逡逑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所以,2008年之后,我国的房价水平上涨速度放缓。面对不断逡逑上涨的房价,为了抑制房价上涨,防止房地产经济泡沫的持续扩大,自2009年之后,逡逑我国政府陆续出来了一系列控制房价的政策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继逡逑续疯狂上涨。在一系列严格的房价控制政策实施后,我国的房价上涨速度也有所放缓。逡逑在2013年之后,由于我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转型,以及2014年后我国经济整体步入逡逑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水平,加之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房价不再继续保持快逡逑速上涨的态势,而是^u始表现出下行的趋势。我国的房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走势是逡逑因为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接下来将更深一步的分析影响我国房价上涨的因逡逑素。逡逑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比重


时间逡逑图3-2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逡逑从图3-2可以看出,在2002年之前,我国最终消费以及资木形成总额占GDP的逡逑比重都较为平稳。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而资本形成总额占GDP逡逑的比重也保持在35%左右。2002年之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资逡逑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也跃然而升。逡逑3.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逡逑消费不足除了在宏观上表现为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外,在微观主体逡逑行为上也有很强的表现。具体数据可见下表:逡逑表3-5逦微观主体收入、消费一览表逡逑*逦_邋t逦城镇居民家庭|邋t逦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逡逑城镇居民豕庭农村居民豕庭,a邋u邋nTn农村居[a:豕庭_逦w逦v逡逑人均消费性现_逦人均消费占收人均消费心收逡逑指标人均总收入人均纯收入逦人均总支出逦、,,逡逑_逦—逦金支出逦__逦入比逦入比逡逑(兀)逦(兀)逦—逦(兀)逡逑(兀)逦(%)逦(%)逡逑1992逦2026.6逦783.99逦1671.73逦659.01逦38.68逦39.42逡逑34逡逑

居民消费,城镇居民


时间逡逑图3-3居民消费收入比逡逑首先,从图3-3中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占收入比与农村居民家逡逑庭人均消费占收入比的走势基本相同。其次,两者的走势在1996年达到了一个较高逡逑值,此后,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占收入比便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逡逑且下降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段时期的下降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1998逡逑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步入通货紧缩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居民的逡逑消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导致居民消费占收入比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逡逑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走出通过紧缩的阴霾,经济整体也开始回暖,人均收入也开始逡逑了快速增长。然而,2008年之后,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占人均收入逡逑的比重却仍然维持在2002年的较低水平。这也从另一侧印证了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逡逑2012.年之后,受我国内需拉动政策的刺激,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占收入比重有所逡逑36逡逑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美娟;我国不同户口特性居民家庭的金融性资产财富效应差异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66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66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