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08:11
【摘要】: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是企业上市、资金融通和配置金融资源的重要中介机构,也是进行金融风险防范、缓解银行体系危机的重要平台。综观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历程,近2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的快速发展虽然造就了一批资本实力雄厚、网点布局完善的证券公司,但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引发券商在运作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现象,如运作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不规范等。对于证券公司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行业管理层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流的观点认为,证券公司股权结构过度集中和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权性质是导致国内券商出现治理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了分散股权和民营资本参股券商的新思路。但是,从这两年实际运作的结果看,并不如意,反而出现了股权结构分散的券商和民营券商公司治理状况更加低效的情况。 针对于此,本文研究了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对证券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既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不同股权集中度和不同股权特性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又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安排及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就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研究思路、方法和本文结构安排等方面作了分析介绍。 第二章,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及国际比较。本章对我国和西方主要国家的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将我国证券公司和美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一些特点:“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所有权性质具有典型的国有企业特征”、“股权流动性较差”、“主要控股股东虚拟化”、“独立董事的比例低且独立性差”、“激励措施不完备”等等。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我国证券公司的问题在于,股权结构的集中同股东的国有性质联系起来,即国有成分控制权在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中具有垄断性,但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尚不发达、法律不完备、外部监督安排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股权向民营资本集中,虽然解决了国有股权虚化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的难题。 第三章,股权结构对证券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本章讨论了两种涵义的股权结构通过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对证券公司业绩及治理效率产生的理论影响:首先讨论股权性质对证券公司业绩及治理效率的影响;其次讨论股权比例对证券公司业绩及治理效率的影响。根据由理论模型推出的命题,结合我国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对代理问题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本章提出了如下的研究假设: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证券公司业绩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U”形。另外,由于第一大股东所有权性质的差异将导致代理关系的差异,从而导致公司治理对投资人利益保护的差异,并最终导致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同。于是本章提出了如下的研究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股东的证券公司业绩较差,第一大股东为法人股股东的证券公司业绩较好。 第四章,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效率。本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股权比例及大股东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根据对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对于提高证券公司治理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证券公司业绩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U”形。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主要反映为正相关关系。这与时下认为“一股独大”是证券公司的主要问题的观点是相左的。本文认为,大股东虽然存在侵害证券公司和小股东的可能性,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大股东所发挥的有效监控作用,这在市场治理机制处于薄弱阶段时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在中国目前的公司治理体系的框架中,仍应注意维护第一大股东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予以抹杀。根据对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和控股股权性质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民营控股情况下,由于民营资本较强的逐利性,大股东更容易侵害中小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导致公司经营更易受个人操纵,容易引发公司危机。相比较而言,国有控股下的证券公司则具有相对较好的公司治理状况。根据分析结果,在目前的外部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国家或国有法人单位作为第一大股东掌握绝对控股权对于改善证券公司的治理状况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五章,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与外部环境建设。本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到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状况,在短期内,构造“一股独大、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以及选择国有资本或国有法人资本作为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似乎更加适合当前券商治理结构优化的需要。相反,选择民营资本实现绝对控股,在金融公司运营中将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危机,而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带来的将是内部人控制严重和“搭便车”现象的出现。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的改善和证券行业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善,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资本民营化将是证券公司股权配置的长期选择。在对证券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强化的同时,尚需加强我国券商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制度环境建设;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法律对行业的规范;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培育经理人市场等。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比较少,其研究也主要是进行现象的描述和理论性的探讨,没有经过经验研究的检验,其得出的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业绩与公司治理效率是如何影响的结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2、通过研究,本文明确提出,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缺乏对投资者权益有效保护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和国有股持股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业绩;相反,股权结构的过度分散和民营化将导致证券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更加严重,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弱化公司治理结构功能的发挥,降低公司的经营业绩。从实证分析的结论来看,这与目前的一些研究结论和人们直观上的认识相悖,在研究结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根据研究结果,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公司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等,以及当前券商代理人产生机制和内部治理状况等因素,认为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在不同的时期应当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转变。提出了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缺乏对投资者权益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国有股权比重,在证券公司内部形成股权集中的股权结构;而在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可以通过适当分散股权结构和引入民营资本,借以改善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状况,以便发挥治理结构功能和改善公司绩效。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相关参考资料有限,尤其是行业不透明造成的数据局限性,导致了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存在某些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3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永晔;;外资券商重新登陆内地 开启外向产经新时代[J];观察与思考;2008年13期

2 崔巍;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J];中国投资;2002年07期

3 林刚;;CLSA的视点——访里昂证券有限公司主席顾家利[J];资本市场;2003年11期

4 高莉;“托管”之外——从南方证券看中国券商之虞[J];银行家;2004年02期

5 韩梅;;浅析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现状[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6 刘鹏;;外资“侵入”风雨路[J];资本市场;2005年12期

7 李畅;;中外证券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比较研究[J];新金融;2006年04期

8 王娜;;券商自救年[J];法人杂志;2006年02期

9 刘鹏;;外资加快掌控内地券商[J];资本市场;2005年12期

10 魏建;张勇;;谁是合格股东——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治理和前景[J];西安金融;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怡;;证券公司投资组合市场风险与适足资本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探析[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3 陈平;;对《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研究:南方证券接管案》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证券公司研究咨询业务发展的几个问题[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5 冯国荣;;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思路[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6 杨光;;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的法律分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刘军航;赵惠芳;姚禄仕;;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与亏损的关系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彭真明;方妙;;论证券无纸化下的善意取得——以股份公司股权为例[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广发证券稽核部课题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现状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探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浦增平;;谈建立并完善我国证券公司网上证券委托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欣然;外资投行跑马声中的秘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赵彤刚邋林华;合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将颁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牛丽静;瑞银17亿入主北京证券[N];财经时报;2005年

4 林根;财富证券获批控股华欧国际[N];证券时报;2007年

5 天同证券 尹萃 朱丽华 胡增永;WTO后过渡期:如何完善券商治理结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夏丽华;放宽外资参股券商要求 持股上限保持33%[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钱政宜;瑞银成北京证券最大股东[N];国际金融报;2005年

8 西南证券 张刚;整体减仓明显 看好公用事业[N];证券时报;2007年

9 侯捷宁;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要求放宽[N];证券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董潇;高盛的“中国迷局”[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兆松;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陈荣杰;证券公司制度发展、治理结构与风险[D];清华大学;2007年

4 刘加;证券公司市场营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钱晓晨;论我国证券公司破产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孙明明;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中的重组模式选择[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10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健佩;招商证券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白云;基于DEA原理的我国证券公司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3 马文海;齐鲁证券公司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朱建军;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陈锦旗;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6 张伟;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梁杰;论完善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D];厦门大学;2002年

8 马成;入世后我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陶巍;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春霞;我国证券公司监管制度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69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69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